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中国新材料或令航空航天器变革

2014-06-07 16:41:5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石墨烯,这个让大部分公众感到陌生的名字,却是全球多国科学家都在竞相研究的课题。这种在2004年才正式被发现的新材料,不仅让两名英国发现者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优泰先进防弹材料包括软质防弹复合材料ES系列及硬质复合材料EP系列多种产品。这种防弹材料的应用广泛,既能制作防弹衣、防弹头盔、插板、盾牌、排爆服等,又能够制造车体装甲。

  总而言之,尽一切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保证执法人员的从业安全,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作为守护人民安全的军警,理应使用更先进、更安全的武器及防护装备。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促进世界和平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地球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AC311A高原型直升机开始试制 换装发动机

  5月15日,AC311A直升机通过详细设计部级评审,转入生产试制阶段。

  AC311A直升机是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和昌飞精心打造的高原型民用直升机,评审专家认为这款在AC311直升机基础上经过优化改进的轻型通用型直升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据悉,直升机所科研人员已对AC311A直升机的总体气动进行了优化,并对座舱骨架实行多布局设计,换装了先进发动机以及先进的国产综合航电,着力提高了高原性能,同时科研人员在直升机寿命可靠性、维护性、使用成本方面也做了大量改进研制工作。

  中国研制万米级载人深潜器与远程水下滑翔机

  “蛟龙”号、新型极地破冰考察船、先进海洋探测仪器、深海海上作业平台、绿色海洋牧场……5月14日,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刚刚开展,时隔一年再度亮相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专题展馆便热闹非凡。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或驻足观看,或低声交谈,感受着海洋科技的无穷魅力。

  各式船模呈现亮丽风景

  本届海洋科技展上,各式各样的船模无疑是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万箱级集装箱远洋船、海洋救助船、“海洋石油981“半潜式钻井平台,一一呈现在涉海企业的展台。

  “这就是刚刚创下我国载人潜水纪录的‘蛟龙’号模型。”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展位前,工作人员正在为参观者介绍这位“大明星”。该模型参照“蛟龙”号原型,按照6∶1的比例复原,不但外观一模一样,内部设计也原样重现。

  记者遇到了专程来参观海洋专题展的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商务顾问林嵩。他告诉记者,现在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事业,海洋科技、海洋装备等领域快速发展。而挪威在海洋工程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这次来参观就是想了解中国海洋科技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会。

  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展区,参观者还可以过把“船长”瘾。指挥台、指挥沙盘、导航雷达控制台、船控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让人目不暇接。工作人员介绍说,参展的所有设备都是实际应用的装备,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开船”的乐趣。“太长见识啦,这次来值了!”来自河北的参观者李鑫说。

  “走向深蓝”展现海洋风采

  在国家海洋局“科技兴海走向深蓝”主题展区,不仅有大量图文展板,还展出了很多生动立体的模型。一圈走下来,参观者兴许就能成为“海洋知识达人”。

  神秘的极地科考是参观者关注的焦点。“这个圆环形的模型真是太像飞碟啦!”来自北京的参观者小曾兴奋地跟朋友说。他所说的“飞碟”,真正身份是直径0.41米、高0.26米的南极泰山站主体结构模型。此次它从万里外的南极“走”进科博会,透过它“微型”的身躯,参观者仿佛能感受到万里之外的南极风雪。

  1∶100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模型也颇受关注。据工作人员介绍,我国新建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采用了船头船尾双向破冰的方式,破冰厚度不低于1.5米冰加0.2米雪,连续破冰速度2节~3节,破冰能力大大提高。此外,还将配备国际先进的调查设备和船载直升机,以及无人缆控深潜器、无人遥控深潜器和水下探测系统的支撑平台,可以满足环境、海洋地球物理、海洋生态综合调查的需求。有了它,穿梭于南北极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将不再孤单。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