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取代1960年代时建造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福煦号(Foch R99)与其姊妹舰克里蒙梭号(Clemenceau R98),法国早在1970年代中期时就已开始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计画,但戴高乐号的龙骨实际上却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国船舶建造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位于布雷斯特的海军造船厂中安放起建。
法国制造的戴高乐航母
然而,在一开始规划时该舰原本是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依照法国海军旗舰命名的传统,命名为黎塞留号(Richelieu)以承继二次大战时的战舰黎塞留号。但在1989年实际起造时又被当时的总理、戴高乐主义派(Gaullist)的希拉克(Jacques Chirac)命名为戴高乐号。
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原订1996年服役的戴高乐号工期一再延误,直到1994年6月时才完工下水,以致连就役日程也往后延至1999年。但之后由于又陆续发现核反应堆强度不足进行补强,与斜向飞行甲板(angled deck)长度不足无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Hawkeye)而在2000年时又进行了甲板延长改造工程,将斜向甲板的长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启用的日程一延再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