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空作战时,火控计算机可为歼-8Ⅱ飞行员提供格斗、空空导弹、快速射击、前置跟踪等。快速射击时,计算机模拟连续弹丸流的命中点,飞行员从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开炮拦截敌机的准确时机。前置攻击时,计算机将瞄准光环投射在由目标距离、飞机动态、距变率决定的适当位置,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使光环套住目标,即可瞄准攻击。空地作战时也有多种状态供不同用途。
性能
歼-8Ⅱ(北约代号:长须鲸)最初的研制目的就是执行空中截击任务,当时针对的对象都是苏联高速的“图”系列轰炸机和各种战斗机,为此歼-8Ⅱ优先配装北方的空军部队。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局势的转变,歼-8Ⅱ的作战方向逐步南移。近几年歼-8Ⅱ在南海、东海频繁与美军侦察机对峙,险情不断,终于在2001年04月01日发生了撞机事件。此事中美评述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首要原因是美军侦察机抵近中国沿海侦察。下图就是美军EP-3E侦察机在以往侦察活动中拍摄到的前来拦截的我军歼-8Ⅱ飞机的照片,此照片在撞机事件后曾被美军作为“中国飞机飞得太近”的证据。据美军称,在以往的拦截中,王伟曾经向EP-3E上的美军飞行员举起一张写有自己EMAIL地址的纸张。这张照片还披露了中国仿自以色列“怪蛇”导弹的PL-8近距空空导弹。
于是中国也索性大量发表了歼-8Ⅱ携带PL-8的照片。到了21世纪,中国主力战斗机歼-8Ⅱ公开亮相时,仍只配有红外近距格斗空空导弹,鲜有携带中距雷达制导导弹的图片或者视频公布,可谓中国空空导弹事业的悲哀。但相信中距弹已经部分装备部队,只是数量和保密制度的问题。但反过来想,由于歼-8Ⅱ的数量也不算太多,实际上国产战斗机超视距空战能力仍处于起步阶段。
歼-8Ⅱ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实际上歼-8Ⅱ刚公开时,图片上的歼-8Ⅱ常常挂着诸多的航弹和火箭弹。其对地攻击武器包括普通航弹和火箭弹(下图),以及部分新型对地武器,近年沈阳飞机公司为了更有效的发掘歼-8Ⅱ的潜力,打开外销渠道,独自出资研制了歼-8ⅡM。对比原型,歼-8ⅡM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飞跃,其突出的标志是:
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歼-8ⅡM使用了俄罗斯ZHUK(即“甲虫”,下图)火控雷达,还采用了GPS导航系统、新型任务计算机、雷达告警装置等。据称ZHUK雷达的搜索距离为80千米,跟踪距离50千米,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下视能力,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攻击其中2个目标。火控系统采用1553B总线连接。该机可使用俄罗斯R-27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是公开展示的第一种具有中距作战能力的歼-8Ⅱ系列歼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