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哈格尔正在北京继续着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访华,但事实上,他是中国的“老相识”。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曾在五角大楼吹风会上介绍说,哈格尔与中国“渊源已久”,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曾以商人身份到访中国,此后在担任参议员期间也与中方建立了“强有力关系”;哈格尔访华前曾表示希望与中国强调彼此构建互信、增加开放度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哈格尔或许算得上改革开放后最早走进中国的一批美国人。1982年,结束短暂从政生涯的哈格尔转身从商,和两个同伴投入通讯领域掘金。哈格尔在2008年出版的传记中回忆说,两年后他曾和一批美国商人一道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感觉“和1月份的内布拉斯加州一样冷”。铅灰色的天空、持枪的武警、灰色衣装的中国政府官员乃至“一杯又一杯没完没了的茅台酒”,以及北京饭店融合了古建筑与前苏联风格建筑的特色,构成了这位日后美国防长对中国改革开放后新面貌的初始印象。
首度来华,最令他眼前一亮的一幕出现在走访天津一家工厂时,中方技术人员对于新技术的求知欲和勤奋劲,让哈格尔看到了“中国将建设成一个强大、富有活力的经济体”的前景。时至1997年,当哈格尔以参议员身份再度到访中国时,变化已然“令人倒吸一口气”。
整体而言,哈格尔在自传中所亮出的对华立场,主调为做竞争者总好过做敌人。“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我们控制不了,也不应该试图控制。我们也不必对中国增长国防开支的决定感到震惊。所有大国都会寻求军力增强及现代化,以巩固其安全。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吗?当然。”
哈格尔在书中指出,美国人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和机遇来自一个实力正处于上升期的大国——中国。
去年1月参议院提名听证会上,哈格尔表示,美中之间主要还是一个包含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他支持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表示愿意加强美中两国的军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