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不少美国媒体还把文化领域看做中美对抗的新战线。彭博社说,从中国当年瞄准谷歌搜索引擎起,战斗就打响了,并且深度的广度都在不断外延,一场新文化大革命似乎要上演。
《印度教徒报》说,奥巴马政府已经强有力地表示,一个蒸蒸日上的美国对中国有好处,就像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对美国有好处一样。但另一方面,奥巴马本人5日却亲自发布美国军事新战略,寻求抗衡中国的军力增长。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彼此矛盾的态度有效地证明,在如何面对中国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是多么矛盾。
有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称为“美国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他们认为冷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是否有人希望看到又一场冷战?提出这一问题的美国“沙龙”网站称,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上意气扬扬地说,美国愿为保障自由的存在和胜利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对任何困难,支持所有朋友,反对所有敌人。然而在当今世界来看,这种过度投入没有现实主义政治战略来得实际。文章说,即便在经济衰退前,美国人也不愿为一统天下付出什么代价或承受什么负担。现在,美国人对海外战争感到疲惫。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评论说,美国已经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不需要新的敌人。中国会继续在外交上给美国添麻烦,也可能是一个贸易上的恶人,但中国不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也不是又一个苏联。一句话:中国是问题,但不是敌人。
美第七舰队为中国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几十年来,一直维护中国海上生命线安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大英雄是谁呢?”11日,日本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提出这一问题,他的答案却让不少中国人意外。加藤嘉一说,这个大英雄就是“以第七舰队为核心的美国海军”。文章称,尽管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中国人痛恨的对象,但正是这支海军默默地在世界各个海洋和海峡上巡逻,打击一切以切断航路为威胁的武装者,保证了资源进中国,商品出中国的安全。如果美国舰队突然被消灭或者撤回国,中国将无力在海盗、恐怖分子或者新的萨达姆面前保卫自己的航线安全和经济安全。
对此持不同看法的中国海军专家李杰说,其实即使没有美国海军力量,在东北亚地区,靠中日韩三国海空力量和海上警卫队,保卫海上通道安全、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完全没有问题。而在东南亚,如果各国能达成协议,靠各国协作保护安全也没有问题。
中国海军少将杨毅则表示担忧说,美国经常宣称自己是“公共安全产品”的“提供者”,但实际上经常是“麻烦制造者”。对比美高调宣布“重返”亚洲前后东亚的气氛就可见一斑。彭博社专栏作家威廉?皮西克11日劝告美国说,过去跟苏联打冷战,现在又跟北京竞争软实力。如果美国想“重返”亚洲,那么必须在门口就把过去的傲慢抛掉,真心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