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马甲”,向合法电台买时段发声
几年来,台湾“行政院”几任首长,都下“铁心”要整治地下电台无序乱象,多次从执法人员配置、监管力度等方面下足工夫,各地方都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天天到岗,天天“盯梢”。但张茵形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拿不到牌照的地下电台工作者,往往准备多套设备,被执法部门查处了,就立刻启用备用设备,同时组织人马去“政府”抗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平常时间“抗争”可能大多无用,但从2014年初开始,进入选举非常时期,但凡能集结10个以上选民“抗争”,就基本上都会得到“有条件临时限播”的结果,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得逞。
此外,更多地下电台拐了一个弯,以向合法电台买时段的方式,继续“发声”。以目前台湾电台的行情,拥有全台播出资源的电台,几乎都将自己的播出时段切割并以不同价码出售,而且不同地方不同价格:高雄、屏东收听人口密集度高,每小时12万元(新台币,下同);台南收听人口居中,每小时10万元;而台中、云林、嘉义,收听人口较为稀疏,每小时8万元。(以上参照各电台收听率最高时段平均价格为例)
根据台湾NCC的规定,台湾电台自制节目只要占比达到40%,就不违反规定,故而一天时间内,还有大部分时间可以被标价出售。于是,过去大多数的地下电台工作者,换了“马甲”,继续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