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网站对我国空军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有两种说法,第3或者第5-7名。第3的说法常见于一般军事网站,这时俄罗斯往往是第2名;5-7名的说法常见于一些所谓的国际上的分析。但个人以为,他们要么不知道准确的数据,只是随意复制一些数据然后猜测;要么数据太老,已经过时。
个人尝试通过一些相对精确的最新数据(新型的以生产数量计;统计数量含海军飞机)来分析一下。因为2代机太老,对比时一般不予考虑(以下分序不代表实际排名)。
我国现有SU-27SK/UBK 60架,SU-30MKK/2 95架,J-11 100架,J-11B/BS 100架,J-10/A 230架,JH-7A 150架;另有J-7/8各型约800架。总计585架3代机和150架享受3代机津贴的JH-7A。目前新型机的生产速度约为70架/年(3代+JH-7A)。可能有人对这个数量和速度没多少直观印象,所以我提两点:日本现有3代机286架,欧洲4国+奥地利+沙特共6国的“台风”的装备速度约31架/年。。
在这585架3代机中,SU-27/J-11属于3代早期,但大部分进行了升级,可以发射主动中距导弹R-77;其他均为3代中期型。这样我国就有500余架可以发射主动中距弹的3代机(当然JH-7A和2。5代的J-8F也可以),并且机体寿命在0-11年之间。
3。5代的J-10B将于年底小批量服役;J-15很快将要服役;传说中基于J-11BS的一种航电、挂架升级的3。5代的多用途战斗机也将出现在大家视野中;JH-7A传说也有一种航电升级型。
第4代的J-20正在试飞,可能2016年开始小批量交付,2018年正式服役;沈飞也不甘寂寞,也在发展自己的四代机歼-31。至于西飞的隐形轰炸机和成飞的中型外贸四代,那又是后话。
我国现有4架装AESA雷达的大型预警机KJ-2000(带指挥功能),约10架中型的KJ-200(可能不带指挥功能),共约14架。
按北约标准,120小时/年的训练时间能使飞行员较好的使用自己的战机。我国3代机飞行员目前的平均飞行时间约为200小时/年;主力部队约240小时/年,达到美国平均标准(运输机、轰炸机等大飞机和直升机飞行员飞机时间标准高于战斗机飞行员,美国此类机型比例较高,且军队经常参加战争)。2代机飞行员由于飞机本身滞空时间的限制,平均飞行时间只有约120小时/年。这样整体来说,由于2代机比例较大,我国飞行员年平均飞行时间约为165小时。与之相比,日本3代机平均飞行时间约180小时/年,整体约为160小时/年;韩国为150小时/年。
近些年来,我们加强了与多个国家空军的交流,并同俄罗斯、巴基斯坦、土尔其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自2008年开始,我国在鼎新训练基地、东南沿海,频繁的举行师以上规模级贴近实战的军事演习,大大提高了训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