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增长模式
金融资产增长模式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企业债券在美国和欧洲都在快速增长。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和高市盈率是股票资产增长的重要来源。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欧洲,股票收益和国有企业私有化后新上市流通的股份是股票资产增长的主体。在日本,公共债务的大量增加是促进金融资产存量增长的唯一因素;而股票资产和企业债券一直维持不变。同时,在中国和东欧,所有的资产类别都在快速增长。
稳步深化
衡量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市场深度,即金融资产存量与以 GDP 衡量的基础经济总量的比。因为金融资产反映了对未来价值的预期,而 GDP 反映了当前的经济活动,因此一国的金融资产存量可以是其 GDP 的几倍之多。自1980年以来,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从基本与全球 GDP 持平增长到全球 GDP 的三倍之多。金融市场的深化通常是有利的,它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更多将它们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和筹集资本的选择机会,并且可以促进对资本和风险进行更有效率的分配。
深度不等于财富
然而,光是金融市场深度本身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其金融体系的实力。例如,虽然美国和挪威的人均 GDP 基本相同,但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几乎是挪威的两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德国和泰国虽然收入水平相差悬殊,但金融市场深度却大致相同。金融市场深度也并不一定能反映一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例如,日本金融市场的深度很可观,但却被银行不良贷款以及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萎缩而困扰。资产价格泡沫和过量发行政府债券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健康深化,并且矫正起来会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