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和欧洲盟国一厢情愿的希望中国斡旋不同,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借机在东海或者南海“出手”。届时,美国将两面受敌,疲于应付。所以,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一反常态,一再预防性的、虚张声势般地向中国施压。奥巴马也成为第一个公开表示日美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的总统,在菲律宾也是立场鲜明地选边。
当然中国的做法一贯有理有利有节。
我们选择不是美国盟国的越南,而且派出到第一线的只是行政部门执法船。在距离美国如此远的地方,它能赶到现场的却只能是军舰。但在这种非军事对峙中,显然“不适宜”发挥作用。而且尽管中国只是合法钻探,针对的只是越南,但谁都明白剑指的还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越冲突发生后,最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旗帜鲜明地指责中国,俄罗斯则保持沉默,和1988年的情景完全相反。
这并不是事件的性质变了,而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变了。所以,正如美国资深外交家基辛格所言:国际事务中没有道德的空间——尽管美国每次在国际上出手,总是祭出道德的大旗。奇怪的是,中国还总是有人对之颇为痴迷。
我们可以预见,中越冲突后,俄罗斯在乌克兰更会放手一搏,与西方的对抗也会更加激烈、持久。这反过来又助了中国一臂之力。
同样的,越南之所以在没有俄罗斯支持的情况下,敢于向实力远在其之上的中国叫板,甚至自不量力地进行水炮对攻,也是对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了如指掌。它也深知,只有“闹大”,才能把美国卷入。
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固然不会选边,不会反对中国,但内心中还是非常乐见越南的强硬和以卵击石。而美国虽然表面指责中国,恐怕还是对越南非常不满,就怕越南玩火烧到自己——我们只能叹息,美俄等老牌大国就是如此现实。
在各大国中,中国外交有独特的原则,但不等于会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也不等于会为了其他国家的观感,而把朋友推开。如果我们放眼即将到来的中俄高峰会,互相高度支持是双方的必然选择。
俄罗斯有的是能源和小部分先进的军事装备,中国拥有的则是庞大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和无所不包的强大制造能力。如果说中俄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美国和日本、南海诸国却未必:一个三心二意利用这些国家遏制中国,一个狐假虎威只想谋取自己的利益,一个不想被拉下水,一个则拼命要绑在一起。
从全球的角度讲,乌克兰危机和南海冲突,预示着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权力结构大变局即将到来,背后反映的就是各大国实力的此消彼长。
对于中国而言,过去如果是抓住机遇谋发展的话,现在则是抓住机遇谋改变——改变(而不是推翻)西方制定和主导的不合理的秩序、规则。至于各个小国,则要吸取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卷入大国博弈,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牺牲品。
中越冲突,还揭示一个道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还是要让位于国家利益。中国和越南都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却相互对抗。美国和越南制度完全不同,却站在一起。所以那种以为中国只要移植西方的制度,就会成为西方的盟友,显然是过于理想主义了。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是否有历史合理性。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但传统上还是一个大陆国家。这一方面由于中国是一个发达的农业社会,也由于中华文明的威胁总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直到清末中国屡屡被来自海上的文明所击败,对海洋主权的重视才提上日程。清朝在灭亡前(即1909年),还派三艘军舰到南海展示主权。之所以那个时候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还能够在南海巡视、展示主权而不受挑战,主要是由于当时亚洲除日本和泰国外,都已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日本当时满足于对台湾的占领,而且它的下一个目标是大陆(中国的东北),而不是海洋。欧美列强也只满足于对殖民地的占领,并无意于海洋。1883年,德国曾对西沙、南沙群岛进行调查测量,清朝政府提出抗议后,德国就不得不停止调查。西方列强之所以如此轻易屈服,根本原因还是认为其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