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科索沃局势可能呈现“不战不和、难分难合”的局面,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解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特点
(一)战争动因中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上升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两大因素的影响更显突出。意识形态因素。北约发动对南战争的借口和目的本身都具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北约公开宣称的理由是“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真正目的之一则是改变南联盟国家的政治性质,摧垮欧洲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堡垒”。“克林顿主义”和“布莱尔主义”的理论核心即是以“明显的道义上的正当理由”对“不听话的国家”动用武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索沃战争是一场意识形态之战。那种认为“高技术时代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地缘政治因素。北约对南战争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对主要对手俄罗斯进行“预防性遏制”。从美国讲,还意在推行其以“确保世界领导地位”为核心的全球战略,实验以“防区外干预”为核心的北约新战略,确立以“人权高于主权”、“北约高于安理会”为核心的“科索沃模式”,实践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宣示的“夺取欧亚大陆控制权”的战略企图,建立美国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
此外,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法准则遭到破坏、国际社会制止战争的力量较弱、南联盟缺少能给敌以重创的“杀手锏”,亦是未能遏制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经济因素是北约发动战争的重要依恃,更是美国推动战争的重要动力。
(二)战争进程充满多个领域的综合对抗
多种对抗中,军事、政治、经济领域的对抗尤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