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
以美为首的北约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是美等西方国家“新干涉主义”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西方打破现有国际法准则、构筑由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步骤。“克林顿主义”的实质就是要打破以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为核心的国际法准则,确立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准则。今后,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意识形态因素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对外实施军事干涉的主要借口。但联合国宪章和一系列国际法准则所确立的国际关系准则仍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科索沃战争是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发生的,美等西方国家推行“新干涉主义”的市场并不大。
(五)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科索沃战争表明,美等西方国家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危险明显增大,一些中小国家在解决国家间争端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倾向有所抬头。以发展高技术兵器为核心的军备竞赛升温,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遇到严重挑战。科索沃战争使一些国家产生恐美心理,出现绥靖主义倾向。科索沃战争还刺激了一些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的发展,因民族问题而引发的武装冲突可能增多。加之西方国家军事干涉主义盛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的确遇到了严峻挑战。同时亦应看到,尽管世界范围内小战明显增多,但大战的危险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可避免;尽管世界一些地区军备竞赛在升温,但多数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趋势并未逆转;霸权主义、军事干涉主义虽然猖獗,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邓小平同志对战争与和平的判断依然有效,那种认为形势剧变、战争在即的判断显然不够冷静、客观。
科索沃战争对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在沿袭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基本规律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作战行动呈现新特点
战场空间扩大。自有战争以来,战场的正面、纵深和高度就不断扩大,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场空间的扩展更为明显。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军队集团跨洲部署、跨洲机动,传统的前沿与纵深、前方与后方的界线基本消失,天空界线被打破,战场空间向全维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