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古代法定节假日:宋代“公务员”竟能休110天

2014-06-05 16:39:0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休假制度起源于汉朝,由于汉朝时官员休息那天都要沐浴更衣,所以便称休假日为“沐休”。到了宋代,合计法定假日就有七十四天,再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一共有一百一十天。

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曾做过开封府的推官,负责档案管理和修订史书等公务。苏轼乃文章大家,挥笔潇洒,十天就能轻松完成全月任务。但当时官府也实行“签到制”,要求每位官员早上签到、晚上值班,这就让苏轼有些不自由了。苏轼十分盼望“旬末”休假,以便自由活动。因此每到这一天他就可以到处游逛。当时汴梁城规模宏大热闹非凡,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但再大的城市转几次也就够了,何况文人的爱好不在城市而在名山大川,于是苏东坡就向往着外出观光旅游。幸好每年的春节、寒食和冬至都有长假,苏轼就利用这些假期,到处游山玩水开阔眼界,他的许多佳作都是在旅游途中完成的。后来苏轼调任杭州通判,上任时恰逢冬至“黄金周”,西湖、钱塘等各大景区游人如织,他便选择到人迹罕至的吉祥寺游览,留下“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的名句。

其实,苏轼每调到一个地方任职,节假日自然没少光顾附近的名胜古迹,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初秋,七月十六既望,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鬼节”,人们都在家烧纸焚香,苏轼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泛舟赏月,探古访幽。看着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苏轼与朋友们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不禁大发思古之幽情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于是便有了“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前赤壁赋》的千古绝唱。就这样,苏轼不仅过了一个愉快的“黄金周”,而且还有《前赤壁赋》大作问世。纵观苏轼一生许多传世的名篇大作大都是在“黄金周”等假日的游赏中完成的。(凌子越)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