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中国人的“清官情结”:不看政绩只看政德

2014-06-05 16:33:3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崇尚清官决非坏事,但崇尚过度了,形成清官情结,就出了问题。清官情结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可怕的。希望我们多一些制度情结,少一点清官情结。惟其如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才会快一些稳一些。

“清官”在历史中之所以“物稀而可贵”,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官僚体制究其根本就是一种“淘汰清官”的体制。在中国官场上,一个人道德上的善恶无法与现实“潜规则”中的利益得失相抗衡,因此自身也就很难保持清正廉洁。学者吴思在《潜规则》中一语道破了这种官场上的“潜规则”:“(中国的官员们)第一次是接受圣贤的教育,第二次则是接受胥吏衙役和人间大学的教育。第一次教育教了官员们满口仁义道德,第二次教育教了他们一肚子男盗女娼。”(《新官堕落定律》)海瑞便是这套“潜规则”的牺牲品。他在这场“无物之阵”中,到处碰壁,越是碰得头破血流,他越要通过极端的“找死”方式证明自己的清廉,最终终于走到人性极度扭曲的地步。据史料记载,明朝改革家张居正对海瑞的执政能力十分不屑,说海瑞做官有原则、有操守,但缺乏变通与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做应天府巡抚两年,“赋税减了三分之二”,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如此看来,海瑞并不一定是个好官但肯定是个清官。相对来讲,官德不佳的张居正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远非海瑞能比,

而在中国民间褒扬其人的并不多。包拯与海瑞相差无几,正史和野史资料均表明,包拯似乎也没有突出的政绩。看来,国人从古至今,对官员的评价主要看是否有政德,而对政绩并不特别看重。

崇尚清官决非坏事,但崇尚过度了,形成清官情结,就出了问题。从百姓方面来看,有过重的清官情结,就把清官理想化,把希望寄托在遇到清官上,没遇到清官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不再拷问制度的优劣,以为有了清官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从官员角度来讲,陶醉于清官情结,认为自己做到“达则兼济天下”,过于相信自己的良知,而忽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个官员即使是职位很高的官员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除了履行自身职责,其他既不能过问,也无力过问,何况有些事情牵涉极广,成因复杂。清官情结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可怕的。希望我们多一些制度情结,少一点清官情结。惟其如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才会快一些稳一些。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