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私家车拥有量逾8500万辆的今天,也许有人认为,农民朋友那些关于“体面”的要求应当不难解决。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三农”发展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够。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比,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比,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发展能力仍然落后,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有1.28亿贫困人口。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农民的物质利益和各项权利,需要得到切实保障。“留守之痛”能否得到纾解?如何防止“被上楼”现象?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如何化解?面对强拆、强征者的推土机,农户们的权益如何受到法律保护……这些现实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决定了农民幸福指数的高低。
体面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正如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就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有了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对农民来说,“体面”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词。从这个角度说,农民的体面,就体现在“强富美”。
“三农”发展是爬坡,让农民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是过坎。过坎和爬坡都是力气活儿,都得咬紧牙关、奋力登攀。让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根本上还是靠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转型增添农业进步动力,帮助农民增强致富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提升新农村魅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成就农民的体面,希望的田野上就会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