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都认为他还在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读博士的时候,童哲偷偷选择回国,开始创办他心目中的“网络大学”——“万门大学”。2012年10月,童哲在人人网上注册了“万门大学”的公共主页,从自己熟悉的物理学科开始,陆续上传录制的视频公开课,并创立了“万门大学图书馆”,推荐各个学科的入门书单。
“万门大学”的中文名称音译自英文One-man University,意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大学”。“万门”指“每个人可以通过学习给自己打开千万扇门,通过学习拥有无数种发展和可能性。”面对这样一所不太像大学的“大学”,童哲并不讳言其山寨性,但是通过提供多学科的优质视频教育资源,让不管来自哪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大学教育,却是童哲和其团队踏踏实实在做的事情。
童哲还设计了“万门大学”的标志。由三条正态曲线、“实”字、盾牌形状三部分构成,其中三条正态曲线体现了一种理性的力量,中间的“实”字和哈佛大学校徽上的VERITAS(拉丁语“真实”的意思)一样,整体的盾牌形状则是沿用了国际惯例。
在国内50余所大学进行巡回演讲后,现在的“万门大学”已经开设了40余个院系的公共主页,推出了相应的推荐书单、经验分享、知识介绍和视频课程,近期内“万门大学”的专门网站也会上线运行。
“小伙伴们”的拉面情
“一顿拉面聊下来,我们仨就一起拼命到现在。这是靠钱吗?志同道合的伙伴,我本以为我找不到,但事实上是真的存在。谢谢这个世界,我该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啊。”童哲曾在网上表达了对他的团队伙伴的感激之情。
2013年4月,童哲在一次大学见面会上遇到了刚刚回国的张明达和刘晓楠。一位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硕士,一位是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虽然学习背景不同,但却志趣相投。一顿拉面后,决定合伙一起将“万门大学”一直做下去。目前,同样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系的崔毅也加入了团队,在技术上为“万门大学”带来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