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下来,14名学生坚持到最后,都有所收获,而童哲却病了一场、瘦了10斤。
北大电子系学生郑昱认同童哲的授课方式,在他看来,童哲讲课的特点在于能够找一条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路,避开琐碎繁杂的术语与细节,让学生深入直观地理解一些关键问题。“很多人觉得四大力学等内容多且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速成,这也是很多人‘黑’校长的原因。但是学过的同学仔细思考下,每一门课,无非是为了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在一个关键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定义一些基本概念,并通过基本方法来获得结果。”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虐”倒了无数天才的物理学家,对于一般的大学生,更是最难懂的一门课。同样参加了“大特物班”的苏茂说,“就是这样一种逆天的课程,说两天讲完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相信。如此高密度的知识最后我大概只能接受70%。”但他同时表示,经过两天的课程,量子力学的框架已经了然于胸,再拿起任何一本量子教材,看到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已经不再陌生,甚至感到如此亲切。
“一个人推开千万扇门”
“第五题:第五题这道题是错的。”
这是“万门大学和他的小伙伴们杯”第一届全球理论物理知识竞赛中的第五题,以对或错来答题。竞赛后公布答案时,这道题却是没有答案。对此,童哲写了一篇长长的日志。
“这是科学的尊严,比起答案,我更想说说人生……当你拒绝回答的时候,你捍卫了一次科学信念。那么多人不敢质疑教科书中的错误;那么多人为了发文章而主动捏造数据;那么多人为了导师的面子压下有冲突的实验结果……但是坚持科学信念的人,才真正能够创造出真正杰出而动人的成果。”
国外求学经历影响了童哲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在巴黎高师,60多岁的女教授会穿着绿色短裙、与学生谈笑间传授知识,并且教学的方式也更易于理解。“在宿舍楼的厨房里,各个专业的学生也会凑到一起,边做饭、喝红酒,边讨论各种高深的学术问题,常常别人的只言片语会让我很震撼。”
2012年5月,童哲在巴黎高师的宿舍里录制了《阿哲中文的理论物理小课》,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宇宙的神奇,并上传到网上。视频推出后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物理专业学生,也让很多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表示“没想到物理可以这么有趣”。
正是由于对物理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并且愿意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和他一同分享这种热爱,童哲有了创办“万门大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