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的大小战役、高层决策的情况,人们几乎已是耳熟能详。但有关志愿军从朝鲜全面撤出回国的前因后果,却还鲜为人知。为什么毛泽东会在1958年选择从朝鲜全面撤军?期间中朝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纠葛呢?
恢复重建朝鲜北半部
志愿军从进入朝鲜第一天起,就遵循着毛主席“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指示,以建设祖国般的热情,参加到恢复重建朝鲜北半部的工作中去。
铁道兵部队与朝鲜人民共同努力,在停战三个月后,就修复了朝鲜北半部的原有铁路,并且新建和修复了大小桥梁1300余座。工程兵部队投入平壤、咸兴、元山等英雄城市的重建工程。仅在平壤一地就修建了内阁综合办公厅、医院、大学等各种建筑20多万平方米。他们提出“以建设祖国首都北京的劲头建设平壤”的口号,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节约了大量物资。各部队都参加了恢复建设工作。在前线附近,丧失家园的朝鲜人民回乡时,战士们协助盖房屋、修学校,填平田中的无数炸弹坑,清除敌人埋下的地雷爆炸物,使朝鲜人民安居生产。
在战争中,美军炸毁了朝鲜许多水利工程,志愿军则以千百万劳动力协助朝鲜人民进行了修复。到1957年底止,先后修复了“见龙”、“泰川”等8座水库,修筑堤坝1300余条,修治了南川江等河道7条……
朝鲜人民在战争中遭受敌人严重摧残,加上1954年又受到严重的水旱灾害,生活一度很困难。志愿军指战员们节衣缩食,节省出粮食700多万斤,衣物、用品10万多件捐赠给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渡过灾荒。
然而,朝鲜的战后重建同时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和重大危机:(1)过于强调重工业,造成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结果导致居民生活呈现出物质匮乏的现象。(2)造成了普遍的粮食恐慌。(3)侵占、盗窃、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现象十分严重。
金日成地位受到挑战
由于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问题,引起了朝鲜劳动党内其他领导人的不满,一些干部开始引用苏联和中国的经验批评朝鲜党所犯的错误,这使金日成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后,劳动党内对金日成的批评日甚。为了稳固地位,金日成开始逐步打压对其有异议的党内高层干部,特别是“在中国待过的”(即所谓的“延安派”)。
此时的毛泽东对朝鲜许多同志无辜被捕、被开除、被撤职的现象极为不满,并直接指出,金日成还是搞斯大林那一套,一句反对的话都听不得,谁反对,就杀谁。毛泽东还派彭德怀(米高扬陪同)去平壤,迫使朝鲜劳动党撤销八月全会的决议。金日成则提出的条件是“中国把志愿军撤了,你不要几十万军队老在这里。”当然毛泽东并没有同意,而是迫使金日成承认了错误,但也加深了金日成对毛泽东和志愿军的不满,中朝关系迅速转冷。
在11月30日与苏联大使尤金的谈话中,毛泽东对朝鲜提出严厉的指责:金日成要赶走志愿军,他可能要走铁托的道路,更可能走纳吉的道路。
当时苏中关系还处于蜜月期,因此苏联政府也支持志愿军继续驻扎朝鲜:“不论是从朝鲜人民利益还是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利益的观点看都是必要的。”
其实,朝鲜停战以后,中国军队便陆续部分地撤退回国。1954年9月撤回7个师,1955年3月撤回6个师,到1956年4月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还有4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