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研制获进展

2014-06-07 16:42:0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近日,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结构静力星在试验场顺利通过了验收级和鉴定级静力试验。东五平台结构静力试验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平台研制突破了多适应性...

发射市场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环球时报》曾援引外媒的报道称,“美国禁止在中国卫星上使用美国设备、甚至不允许向可能由中国实施发射的公司出售技术,让中国航天工业在商业领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该报道同时认为,美国的限制连同国际上仍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心存疑虑,使中国能参与竞争的市场“非常有限”。

“不会有这么多的影响。”崔新生认为,相较而言,中国商用卫星发射市场刚起步没多久,本身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就有限,即市场不会因美国的限制出现根本性变化,一些和中国合作的国家也将继续合作下去。

  “651”工程:中国“东方红”卫星上天背后的故

  美丽凤凰木的阴影里

  --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要搞就搞大的,鸡蛋那么大的我们不抛

  在美苏两国登月的竞争十分激烈的日子里,中国人也急于打出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早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就说: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而且,我们要搞就要搞大的,鸡蛋那么大的我们不抛。

  中国科学院将研制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的重点任务。这项绝密的工作被定为代号“581”任务。“581小组”的组长是钱学森,副组长是赵九章。赵于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是中国动力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的奠基人,此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一时间,中科院内热气腾腾,调兵遣将,数十个研究所共同组建了三个设计院。

  1958年,堪称放“卫星”之年。各行各业都争着“放卫星”:某县放水稻“卫星”亩产3万斤,没几天,另一个县又放“大卫星”,亩产水稻13万斤……

  毛泽东视察河北,在徐水,县委书记说:粮食多得吃不完。毛回答说:那就让社员一天吃五顿。刘少奇在北京石景山发电厂与工人们座谈,他说: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二三年就行了,明后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中国科学院在当年6月份召开的“大跃进”动员大会上,提出放重型卫星,向次年的国庆十周年大庆献礼。

  留在北京的两个设计院夜以继日,苦干了三个月。以年轻人为主的科技工作者和工人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群策群力。搬迁去了上海的第一设计院,改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当时从各大学调进了几百名在读的大学生,平均年龄只有21岁。客观条件的限制,层出不穷的问题,使该院承担研制的火箭尺寸越来越小,研制压力却越来越大,最后只能研制简单的T7-M火箭。1960年,饿着肚子的大学生们将这枚T7-M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县老港镇20米高的发射架上。

  一个月以后,毛泽东来到上海,参观上海新技术展览会。

  一进大厅,他直接来到T-7M探空火箭模型旁边,在仔细观看了这枚火箭后,他问旁边的讲解员:“这家伙能飞多高?”“8公里”。毛泽东轻轻“噢”了一声,但马上又转头,对陪同来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说:“了不起啊,8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下去,搞它个天翻地覆。”

  6个月后,火箭发射的高度达到了60到80公里,此前卫星模型也做出来了。但实际上,科技人员普遍缺乏火箭、卫星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没有设计资料、计算手段,总体设计参数难于选择。试验手段与测试条件更差,材料、元件也供应不上……一大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研制工作不得不搁浅了。

  “651”工程:全面绿灯,“刻不容缓!”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同年7月9日和7月11日,连续成功发射两枚“东方红二号”自制导弹,它们已通过实弹考验,与原子弹配套成了有实战价值的战略武器。从1960年代起,就开始担任我国自制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的正是孙家栋。

  “两弹”的成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射卫星的工具问题。当年中国人的心目中,念念不忘大国是需要一些象征的,但我们与别的国家比什么呢?比汽车、钢铁?还是比国民收入、受教育水平?经过狂热的“大跃进”所导致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惩罚,许多人都退烧了,清楚在这些方面决不是十五年、更不是两三年就能赶超得了的--可以拿出来比,而且一比就能震动世界的,就是被称为“两弹一星”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1965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中国人既然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都能搞出原子弹,现在能吃饱饭了,怎么不会投入更大的力量搞出自己的卫星?转折发生在1965年。

  1964年岁末,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身为人大代表的赵九章,听完周恩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当晚起草了一份关于尽快全面规划中国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建议书,次日上午,他当面交给周总理。 1965年1月6日,赵九章又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吕强,联名向中国科学院党组上书,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和副院长裴丽生阅此报告后,当天便批转给了中科院星际航行委员会主任竺可桢,请其尽快审阅处理。竺可桢阅完报告,在报告上欣然写下四个大字:“刻不容缓!” 并组织人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中国科学院党组的建议报告,正式呈送中央。

  同年8月,周恩来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将人造卫星研制列为国家尖端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是1月份正式提出建议,这一工程的代号定名为“651”任务。会议还强调,只要是“651”需要的,全国的人、财、物,不管是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的,一律放行,全面绿灯。

  赵九章被任命为中科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作为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则是钱骥。1949年解放前,两人先后做过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在国民党政府仓皇撤离大陆去台湾时,两人都拒绝去台,两人都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钱骥已在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九章入党未成,没资格交党费,可交工会会费总是可以的吧。从建国起,他每月领到工资的头一件事,就是从工资袋里抽出100元钱交会费,一直交到自己成了“牛鬼蛇神”……

  赵九章的死与周恩来的泪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