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微波技术发展:犹抱琵琶半遮面

2014-06-07 16:37:5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西方有句名言: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科学传奇背后的真理却只有一个。比如微波技术的发展应用均基于一个科学原理,那就是“微波效应”。

  事故背后的故事

  微波武器的发展设想,在二战落幕后尘封于战胜国档案柜里,少有问津。但随着冷战时期的到来,一连串阴差阳错的事故,又使微波武器计划再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1961年10月,苏联在新地岛进行当量为6000万吨梯恩梯的氢弹爆炸试验。这颗氢弹一爆炸,造成美军设在阿拉斯加的预警雷达和4000公里范围内的高频通信瞬间失灵,时间长达20小时。1962年7月,美国进行的代号为“星鱼”的高空核爆炸使其7颗军用卫星同时报废。这一连串的事故引起了各国军方的重视,是敌对国的秘密武器还是渗透破坏?各种怀疑层出不穷。为了弄清这一奇怪的现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是高空核爆炸透射进大气层,产生了不定向的高强度微波,它们对电子设备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新的发现及后续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了微波作为武器应用的巨大破坏潜能。由此,微波武器研究开始从概念走向了实际,并拉开了一场制造新概念非核武器的大国竞赛。

  军事应用的传奇构想

  而今,“新概念微波武器应用于未来战争”深深吸引了各军事强国的眼球,促使他们纷纷推出了种种发展计划。

  电子系统的“杀手”。外军研究表明,微波武器几乎能够攻击所有带电子部件的武器系统,高频率微波辐射形成的瞬变电磁场,可使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它们通过天线、导线、电缆和各种开口或缝隙耦合到卫星、导弹、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辆等系统内部,会严重破坏各种敏感元件,如传感器等,使元器件产生状态反转、击穿,出现误码、记忆信息抹掉等。

  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除了具有独特的气动外形设计以减少雷达反射波之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吸波材料,来吸收雷达要探测的电磁波,但这种方法对付微波武器发射的高能量电磁波无疑是“引火烧身”,从而导致武器系统自身温度迅速升高,直至烧毁。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