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4年以来,第克霍米洛夫研究所一直在研制Irbis—E雷达。到目前为止,它的两台原型机已经通过了试验台测试,首台原型机正在准备安装在飞行试验台上。2006年底前,Irbis—E雷达已经安装在苏-30MK2(503号)战斗机上开始试飞,随后将准备正式投入全速生产。
苏霍伊设计局著名的三翼面(鸭翼、主翼、平尾)设计方案是苏-35拥有惊人机动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鸭翼设计大幅提升了苏-35的机动性能。1982年,在苏-35两侧加装了可分别操纵的鸭翼,其前缘后掠角为53.5°,翼展6.43m,面积3m2,偏转角-51.5~+3.5°,由液压装置驱动。这个设计相当于在机身前段增加了翼面积。鸭翼产生的涡流,提升了飞机的总升力,同时,因为升力中心前移,飞机变得更为灵巧,且转弯时阻力更低;更强的涡流流经翼根使得该处升力增加,因此在相同于苏-27S升力条件下,苏-35翼根负荷较低,能承受更高的过载,其正常操作的过载极限比苏-27S多约1g(达9.5~10g);此外,更强的涡流还能提升各翼面的效率。总之,由于加装了鸭翼,与苏-27S相比,苏-35战斗机纵向稳定度降低(更灵巧)、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升阻比和升力系数提高。例如,在30°攻角时,苏-35最大升力系数从苏-27S的1.79提升到2.1。
航电系统
航电系统苏-35战斗机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全新的“玻璃”座舱,全尺寸模型在2006年7月的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展出。座舱内的战术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大型MFI-35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IKSh一1M广角平视显示器和三个小型显示器。HOTAS原则正在融合到座舱设计之中。为了控制火控电子设备、飞机各系统和武器,苏-35战斗机座舱内的操纵杆和油门杆上分别安装有一些按钮和开关,以及在多功能显示器周围布置有按钮。
9×12寸的MFI一35显示器的对角长度为15英寸,具有1400×1080像素的分辨率。IKSh一1M型平视显示器具有30度的视角,可以安装在苏-35战斗机和其他的俄罗斯先进战斗机上。三个小型显示器中,一个设置在左膝盖位置,作用是一个多功能控制板,用于管理外挂武器系统和无线电等其他系统;第二个显示器安装在平视显示器的下面,主要显示重要的瞄准和导航数据;第三个显示器安装在飞行员的右侧,通常用于飞行数据显示的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