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结束后,波斯暂时处于防守时期,直到伯罗奔尼萨战争开始时波斯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伺机干预希腊。由于希腊内部斗争激烈,波斯没有必要再去远征,而只需在幕后利用外交手段便可使希腊城邦臣服。如托马斯.哈里森所说,在希波战争后,波斯不但十分强大(如雅典人所认为的)而且在希腊城邦关系中扮演了一个最重要的且是唯一的幕后角色。希波战争后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波斯正是在幕后利用金元外交完成了操控希腊的目的,迫使他们签订了《大王和约》(公元前386年)。至此,小亚细亚城邦又回到波斯版图上,希腊城邦也都臣服于波斯。
由以上分析可知,希波战争对波斯的影响是有限的,波斯在战后不但没有衰落,反而重新夺回失地,并使希腊臣服。至于前面所说的,希波战争导致波斯灭亡的说法,亦不能够成立。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波斯帝国灭亡呢?笔者对此也做一下简单分析。
二、波斯帝国衰落原因
希波两国的“卡里亚斯合约”签署后,两国基本没有战事,希腊忙于内斗,而波斯也同样如此。如小说家韦尔斯说:谋杀、叛乱、惩罚、灾难、狡诈的联盟和卑鄙的背信弃义,这就是波斯历史的梗概。内斗不仅使希腊城邦没落也使波斯帝国耗尽国力。进而最终被马其顿人所灭。
1.波斯宫廷内斗
公元前465年,荒淫无度的薛西斯被他的权臣和儿子合谋杀死。其子阿塔薛西斯一世即位,但这引起了薛西斯其他儿子的不满。阿塔薛西斯的哥哥叙司塔司佩斯便在遥远的巴克特里亚叛乱。叛乱虽然被平息但王位继承权问题成了帝国内乱的主因。阿塔薛西斯一世即位40年后去世(公元前464-425年),他的儿子阿塔薛西斯仅统治了45天便被他另一个儿子塞古迪安篡位。但是塞古迪安的统治同样遭到威胁,并最终被他的弟弟大流士二世推翻。大流士二世的王位在平定了其他准备僭越的王子后得以确定。他在位20年(公元前423-404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小居鲁士和阿塔薛西斯二世。这次内斗是波斯帝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动用了全国所有兵力,而且还吸引了希腊上万名雇佣军的加入。最后阿塔薛西斯二世胜利,他在位46年(公元前404-358年)虽对外有所作为,但对波斯帝国在内斗中的大量消耗致使国力衰弱也无能为力。他死后王位争夺战又开始了。最后他所有的妻儿都被杀害,王位只能由一个叫科多曼纽斯的王室旁支后裔继承,即大流士三世。他本想有所作为可生不逢时,在位仅8年就被强大的马其顿人推翻。波斯帝国后期的王位争夺消耗了大量的国力。这一点被他的邻居希腊人早已观察到。正如基因。盖斯维特所说的:弑君和为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的斗争被希腊人看成是波斯衰落和颓废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