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时的萨拉丁日子也并不好过,面对敌方的大军压境,他却不敢把国内本部的主力调来助防, 因为在他走后,幼发拉底河的叛乱已又具规模了;并且整个穆斯林世界的联盟已经出现破裂的迹相,心怀鬼胎的巴格达哈里发、突厥帝国的苏丹们个个都在觎觑着, 他们把战役失利的指责全部加诸到萨拉丁的头上,抱怨并且威胁他。关键的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萨拉丁也得不到他们的援助,好像守护圣城保护伊斯兰只是他萨拉 丁一个人的事似的,整个穆斯林世界兵多马足,不知多少倍于十字军,可萨拉丁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兵马守城,并且在十字军的轮番进攻下已是人惫马乏,局势可谓也 是形同危卵了。根据后来研究十字军的欧洲人发现,在双方对峙的11、12月期间,萨拉丁已经开始把他本已不宽裕的守城部队中的一部份悄悄撤离岌岌可危的圣 城耶路撒冷回国内支援平定叛乱了,并且联盟中其它国家的部队也有部分离散。可以说萨拉丁的日子比理查更难过。
但对峙期间理查也不 是一点麻烦也没有,除了十字军内部的不和,国内也传来他的弟弟约翰勾结小狐狸腓力阴谋篡位的消息,这使得他坐卧不安。和萨拉丁一样,理查也面临后院起火的 烦恼。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开始通信与谈判,几个回合的交手,理查也与萨拉丁惺惺相惜,互为对方的风范所折服。在信中,萨拉丁声称自己败得心服口服,认为这世 上能胜过他的也只有理查,但是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的圣城,他是死也不会放弃的;而理查也认为这场战争给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带来了惨痛的伤害,他也是不得以而 为之,但圣城和被萨拉丁夺去的“真十字架”对西方人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圣城的事可以以后再说,但要求萨拉丁归还“真十字架”,对穆斯林而言,不过是一块毫 无用处的木头,但这是基督殉难时的圣迹,是他们基督徒们的圣物,与圣城同样重要。萨拉丁同意,将他从居伊手中抢到的“真十字架”和其他基督教的圣物都还给理查。
战罢停手,双方平局而归
终于,萨拉丁和理查缔结停战条约,领土以约旦河为界,“耶路撒冷王国”保留包括雅法、阿卡在内的沿海城池,基督 徒和穆斯林都允许从对方的版图自由地通向耶路撒冷和麦加朝圣。和约为期三年,至于圣城耶路撒冷,理查则对痛苦万状的十字军战士们保证说他三年后将卷土重 来,到时一定给他们夺回圣城,并且装模作样地与萨拉丁约定,三年后再战一场。然后不顾那些痛不欲生、如丧考妣的贵族和骑士、传教士们,开始从耶路撒冷城下 的冬季大营撤军。这次撤军给西方人的印象很深,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十字军胜利之后的七次十字军东征中机会最大的一次,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十字军再没这样 的机会了,他们都认为萨拉丁其实也已经是强驽之末,理查只要再坚持几个月,萨拉丁可能就撑不下去而退出耶路撒冷。
他们或许是对 的,不过对理查而言,收复圣城的荣耀和英国王位相比起来,毋庸质疑是王位更重要。圣城耶路撒冷是大家的事,而英国王位则是他自己的事,理查号称“狮子心 王”,当初连亲爹都敢打,可不能指望他会做出某种大无畏舍己为人的事来,所以无论世人如何谴责他半途而废,他也不会再和萨拉丁无休止地耗下去了。而耶路撒 冷王国的德.吕西尼昂国王与其他的当地贵族领主们似乎很满意现有得到的土地,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征战,急于与萨拉丁划分疆域,至于“耶路撒冷王国”有没有耶 路撒冷,在他们那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甚至有的领主还打算密谋与萨拉丁联手把十字军赶走以换取某些利益。幸好萨拉丁对这些密谋不甚感兴趣。
回国之前,理查在萨拉丁派来的代表--萨拉丁的王弟阿迪尔送来的和约上签了字,这个阿迪尔便是先前说过的那个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来给在哈丁战役中失去丈 夫的基督徒寡妇们安家费的那个人。此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并不是萨拉丁的亲弟弟,而是萨拉丁认的义弟,萨拉丁一生广结豪杰强梁,但其实真正能让他看得起 的人并没有几个,估计除了西方三名王,也就是这个阿迪尔了。阿迪尔的性格之豪爽,雄材伟略,除了能让萨拉丁赏识外,理查一见他便十分喜欢,立即赐他以骑士 的头衔。那时西方的骑士头衔可非同小可,骑士头衔不是爵位,不世袭,但可是极高的荣誉,除了争气点的王公子弟可以直接得到骑士头衔以外,一般贵族以及普通 人家子弟想得成为骑士,都要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稍有不合格,便被淘汰,之后还要做一阵子骑士的侍从也就是见习骑士,见习期满了后方可作为骑兵上战 场,在战场上取得战功或决斗场上获胜,才有资格由国王或教廷赐予骑士头衔。这是最高的荣耀,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能成为骑士的人,除了身份显赫外也代表 着他武艺高强。如果因某种过失失去骑士头衔,对当事人则意味着奇耻大辱,就好比中国武术门派中被开革出门一样,再也无脸见人,在世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