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会上要求:“要动员部队从每个人的口里节约粮食,帮助父老姐妹渡过难关。”部队积极响应,把晋绥人民送来的口粮尽量节省一些下来,支援群众。那段日子,彭总每顿饭都少吃半碗,身边的同志劝他多吃一点。对此,他深情地说:“部队缺粮时老百姓想到我们,现在他们缺粮断炊了,我们也要替群众想一想。”
关爱战士冷暖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中朝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部就设在一个大山沟里。山脚下有一些当年挖矿时留下的洞,洞内经过修整,纵横相连,可以住人,只是非常潮湿。因此,彭德怀就住在搭建于洞口的一个木板棚子里,他的写字台则是用木头箱子垒成的。这个小板棚总是头顶漏水,四壁淌水,地下流水,冬季很冷。1952 年初春,全国文联组织的以巴金为组长的朝鲜战地创作组跨过鸭绿江,深入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当他们和陪同的朝鲜同志实地参观了志愿军指挥部,了解到统帅着上百万大军的彭司令员竟然住在这么简陋的板棚里、工作如此艰难困苦等情况之后,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无不感动万分。
不久,朝鲜人民军派来一个工兵连,要给彭德怀重新整修一下板棚,但他只让工兵连把通讯人员和警卫排住的房子整修了一番。过后,他得到了一个大电炉。每到晚上,电动机响起来时,他的屋子里立刻热烘烘的。等住在隔壁的警卫员们睡下后,他总是把电炉移放在门口,并把炉嘴对着他们的铺位。半夜,警卫员们发现后,又把它调了过去。但第二天起床时,警卫员们发现电炉又转过脸来对着他们烘烤着了。有时,彭德怀办公到深夜,电炉不便搬动,他就把自己的被子、军毯和大衣悄悄地盖在警卫员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