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将星璀璨 > 正文 >

彭德怀痛斥部队干部:看不到士兵

2014-06-07 15:19:4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位高权重的彭德怀始终视自己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总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将群众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呕心沥血地为群众谋幸福……
Trs老兵苑

  当然,彭德怀是不能离开吴家花园的。于是便在吴家花园开荒种地,竭力劳动。他真诚地希望,通过劳动一来了解农业情况,二来减轻国家负担。此外,为了与人民共度时艰,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就是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他对侄女说:“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我别无办法,节约还是可以做到的。”特供猪肉他买得很少,供应的好大米、面粉经常让给别人吃。自己种的萝卜、白菜和红薯丰收了,他就算给家属听,一厘地萝卜收多少斤,一分地白菜能收多少,三分地红薯能顶多少粮食,这一切能给国家节省多少开支……在吴家花园生活的日子里,他的心情自然是压抑的。然而他对民间疾苦更加拳拳在心。他曾向侄女提及,庐山会议时,遇到一位服务员正在为家庭生活困难而哭泣。当时他就表示,要每月资助这个服务员20 元钱。但未曾料想几天之内自己被打成“反党分子”,不能履行诺言了。“那样又要说我收买人心啦,肯定会连累他。不知他如今情况怎样?”言下之意不胜牵挂。侄女忍不住说了他一句:““全国困难的人多啦,你管得了那么多吗?再说你现在又是这种情况。”Trs老兵苑

  彭德怀没有理会侄女的话,还是叹息不已,过了一会才说:“只要力所能及,我还是应当办的。”Trs老兵苑

  “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的穿了,你却住大瓦房!”Trs老兵苑

  彭德怀在1965 年被秘密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数百个日日夜夜。其中发生了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Trs老兵苑

  一天,彭德怀在渡口(今攀枝花市)特区钢铁基地总指挥部同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仁和镇视察民情。他夹在赶场的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不断地问着各种东西的价钱,在这条极不起眼的乡村小街上,一逛就是一个多小时。特区陪同的同志怕他累了,就找了一个熟悉的地方,让他进去休息。Trs老兵苑

  这是当地一位公社干部的家,就建在这条小街上。房子是用当时稀少的钢筋水泥和红砖垒成的,屋上的瓦也不是当地的小青瓦或油毛毡,而是建三线工厂的那种大块的新式红瓦。两个房间分左右而建,中间是一间堂屋,收拾得很干净。彭德怀一行进去后,就安排在堂屋坐下来休息。房主穿着深色的中山装,身体有点发福。女主人穿着流行得体。喝过主人招待的热茶,彭德怀就起身在屋子里转一转,连说不错不错,乡亲们的生活水平现在是提高了。特区陪同的同志说:“全靠搞大三线建设,才把这里的生产、生活都带动起来了。这里由于交通不便,老乡过去穷得很,一家几口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彭德怀问那位公社干部:“你们公社里像你这样的人家有多少?”公社干部答:“自打三线建设以来,这大山里变化太大了,像我这样的人家,现在恐怕也不少了吧。”又问:“我问的不是你们这些公家的干部,而是你们这里的老百姓。”答:“那也是有不少的变化吧。”再问:“我说同志,我要问你,他们是怎么个变法,是变好了呢,还是变得更坏了?”笑答:“你这位首长也真是,当然是变好了哟,哪有变坏的。”彭德怀听后高兴地说:“这就好了,我们三线建设的工厂,都摆在寸草不生的山坡上,不与农民争土地,同时又给农村带来了电,带来了方便的交通,经济也流通起来,农民山货也卖得出钱来了,农民自然拥护我们。”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