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古代的延迟退休制度谁说了算

2014-06-05 16:27:4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不同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不同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古代退休年龄是多少? 朱元璋颁令“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致仕”。

  中国是规定退休年龄较早的国家。《礼记·曲礼(上)》中有这样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这说明早在周代便规定了退休年龄。70岁退休,其实是约定俗成,到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这一人事制度才有了法律内涵。时御史中丞沈渊表奏:“百官年老七十者,皆令致仕。”

  在古代中国,退休年龄发生变化的出现于明朝。朱元璋(明太祖)当了皇帝后,对旧的人事制度作了较大调整,其中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岁。

  五年后,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将相当于今部队、警察系统的中下级官员退休年龄提前至50岁。此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中所记,“命内外指挥、千、百户、镇抚,凡年五十以上者许以子孙代职。”

  但朱元璋规定的退休年龄在明代200多年间并没有一直贯彻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后即恢复“70岁退休”古制。此后不断反复,但明代退休年龄基本上是60岁以上。

  在明代朱祐樘(明孝宗)当皇帝时,还出现了类似今天“内退”的规定,凡主动提出退休的官员,没有年龄限制,即使40岁提出退休也会被批准。

  北魏要臣罗结干到110岁

  在古代中国,提前退休与推迟退休,很多时候都是根据政务需要和具体人、具体岗位来决定的,并没有现代的养老金不足因素,有的时候甚至不允许退休,特别是高级官员,很多都是死在任内。有的即便退了,也会被“返聘”,或改当“顾问”。

  西晋时有位名叫刘寔的大臣,历任司空、太保、太傅等要职,在司马衷(晋惠帝)当皇帝时“以老病逊位”,退休回家。但在司马炽(晋怀帝)当皇帝后重新起用,授予刘寔相当于今中央军委主席的“太尉”一职。时刘寔已87岁,坚决请辞,但皇帝坚持要他当,刘寔只得出山。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