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隋末唐初东突厥与中原势力的关系

2014-06-05 16:27:0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李方 隋朝后期,由于炀帝不恤民力,连兴大役,尤其三征高丽,搞得天下骚动,四方豪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东突厥趁机支持各地反隋势力起兵,大肆进行分化操纵活动……
6ep老兵苑

  第三阶段,当唐朝逐个翦灭割据势力,显现统一中原气象的时候,突厥转而与唐对抗,以挽救突厥的霸主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颉利可汗前期,时间大体在武德三年(620)十二月至贞观四年(630)。处罗可汗后期实际上已计划与唐为敌。武德三年(620)四月唐军打败刘武周之后,梁师都大将相次降唐,师都大惧,遣使劝处罗可汗侵唐,说:“比者中原丧乱,分为数国,势均力弱,所以北附突厥。今武周既灭,唐国益大,师都甘从亡破,亦恐次及可汗,愿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侵。”[20]非常准确地反映出割据势力依附突厥的原因,及当时形势的变化。唐朝作为统一中原的强大力量,渐次消灭了薛举、武周等割据政权,中原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复存在,不仅威胁到师都等残余割据势力,而且威胁到突厥的霸主地位。突厥不得不考虑转变政策,处罗可汗因此一反过去既支持又骚扰唐朝的做法,决心全力对付唐朝。处罗可汗策划了一个庞大的侵唐计划,兵分四路进攻唐境,并策动唐并州总管李仲文作内应,联络王世充相呼应。不过计划未实施而处罗死。颉利可汗上台后,全面推行反唐计划,几乎年年与唐大战,而且,一改过去幕后指挥的做法,直接出马作主力,其它割据势力则成为协从力量。武德四年(621),突厥伙同高开道与唐争夺雁门及河东其它地,败。武德五年(622)八月,突厥分兵三路,分别由幽州、雁门、原州侵唐,颉利亲自率十五万骑从雁门入寇。唐派郑元寿许以“币帛皆入可汗”,突厥退兵。武德七年(624),突厥改从关内道进攻,三月、七月、八月,频犯原州,抵达陇州、歧州,东距长安四百余里,长安告急,李世民巧施离间计,颉利叔侄互相猜疑,退兵。武德八年(625)七、八月间,突厥又自灵、相、潞、沁、韩、朔等州全线南下进犯,败。武德九年(626)八月,突厥再次南下入寇,兵逼长安西郊渭桥,唐朝贿以金帛,突厥退兵。此后,突厥内部矛盾激化,突利可汗、郁射设相继降唐,薛延陀联盟反攻突厥,贞观三年(629),唐军出兵,四年(630),俘颉利,东突厥终于灭亡。6ep老兵苑

  三、东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几种方式6ep老兵苑

  东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有几种方式,一为政治册封,一为军事援助,一为送子为质。6ep老兵苑

  一,政治册封。突厥对来附的割据势力多进行册封,以确定双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如始毕可汗册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遣以狼头纛;册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遗以狼头纛;以子和为平杨天子,子和固辞不敢当,改署屋利设;张长逊与莫贺咄设结为兄弟,突厥号长逊为割利特勤;处罗可汗立杨政道为隋王;封苑君璋为大行台;突厥与李仲文通谋,许立仲文为南面可汗,处河北之地,事泄未成;又有刘季真,北连突厥,自称突利可汗。6ep老兵苑

  突厥册封这些割据势力可以分为册与封二种。册指册立突厥系统的官爵,封指封立中原系统的官爵。可汗、特勤、设属突厥系统官爵,可汗是突厥最高统治者称谓,特勤是可汗子侄称谓,设是突厥掌兵权的重要官称。天子、王、行台则是中原系统的官爵,天子是最高主宰,王的地位仅次于天子,行台为中央派出机构首脑。而狼头纛是突厥属部的象征。就上列情况看,第一阶段,突厥始毕可汗对来附的割据势力,主要册授突厥系统的官爵,如册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李子和为屋利设,张长逊为割利特勤,并授刘武周、梁师都象征突厥属部的狼头纛。刘季真此时也自称为突利可汗。始毕也封中原官号,如封梁师都为解事天子(郭子和为平杨天子,未受),但数量较少。第二阶段,突厥处罗可汗主要封授中原系统的官爵,如封杨政道为隋王,封苑君璋为大行台。虽也许诺李仲文为南面可汗,但未成。第三阶段,颉利可汗基本未行册封。这三个阶段的册封状况与突厥三个阶段的政策策略特点基本吻合。第一阶段,始毕可汗主要想建立以突厥为宗主的霸权地位,因此多将割据势力纳入突厥官爵的系统,以此作为臣属突厥的标志。第二阶段,处罗可汗主要想通过建立傀儡政权,控制中原北方势力,因此多封中原官号。李仲文是个特例。仲文是唐将,无割据的根据地,突厥策动其反唐,于是允封南面可汗。第三阶段,割据势力已渐次消亡,突厥成为唐朝的主要对手,因此颉利可汗未能册封。这三个阶段册封的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与突厥分化操纵中原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