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脊髓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可能因肺部功能不佳,需藉助呼吸器维生。台北市脊髓损伤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林进兴认为,即使病患无意识,还是有生命迹象,且家属仍抱持希望的话,医师、当局不能先放弃,若要求自付部分费用,可能让民众因经济考虑被迫做选择。
台湾亚东医院重症医学部主任王家弘表示,当前免除部分负担的状况下,家属光是支付尿布、照护耗材等患者的生活开销,一个月也得自费2、3万元,若还要再付部分医疗费,负担更加沉重,甚至付不起,会不会造成另一个社会问题?且不少家属是基于孝心不敢拔管,“健保署”推动这项改革,得要有社会共识支持。
台湾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内科加护病房主任陈秀丹则说,她在第一线看到许多意识不清的慢性呼吸器依赖病患,插了“3管”(气切管、鼻胃管与导尿管)之后生活无法自理,只能躺在病床上被抽痰、照料;但对一个人来说,活着不只是靠呼吸器撑着那一口气,还需要生活质量与尊严,当持续治疗仍无法恢复意识,一味以呼吸器延长生命是“残酷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