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万两白银赎回的铁路拆了
1865年,英商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性铁路,“见者诧骇、谣诼纷起”,后被清政府勒令拆除。
在上海,吴淞铁路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全场14.5公里,由英国怡和洋行修建,1876年建成,次年被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并拆除。做出拆除决定的是南洋大臣沈葆桢,拆下来的铁轨被运往台湾高雄港,丢弃在海边。
更加令人啼笑皆非是,1881年,开平矿务局修建了唐胥铁路。清朝历代皇帝葬在唐山境内的东陵,离这条铁路很近。清守灵官员声称汽笛的轰鸣声惊扰了皇陵里的列祖列宗,开平矿务局只好用马拉火车车厢。马拉火车奔腾,这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早期的中国铁路权益几乎都在外国人手中。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收回路矿利权运动,创立商办铁路公司。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干线国有”,把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外国列强,由此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清政府即令鄂军入川查办,导致湖北清军兵力空虚,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举起革命大旗,辛亥革命爆发。
在辛亥革命中,汉口的大智门火车站值得历史记上一笔。这里革命军曾和清军发生激战,最终革命军取胜。而清政府的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们,就是在大智门火车站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才得以活命。
此后,火车便跟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个体命运联系到了一起。从“九一八”事变到豫湘桂战役,从河南大饥荒到国民党大撤退,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百年来中国史上的大事件与小人物的命运,无不与火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