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一部分与日本“防空识别区”重合。
文章认为,中国的行动可以视同对日美同盟的“挑衅”。日本政府要求中国撤回防空识别区。然而,美国政府的反应却是“这是试图改变东海现状的单方面行动”(美国国务卿克里语)。措辞中未出现“撤回”字眼,态度比较微妙和暧昧。
文章称,在美国看来,防空识别区是各国的国内措施,他国很难要求撤回。原本美国设定防空识别区就是为了防范中国和当时的苏联侵犯领空,如果要求撤回,批评的矛头可能会指向美国。
反过来,美国关注的是中国如何运用防空识别区。中国要求在防空识别区飞行的飞机进行事前通报,如不服从,“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对于这一威胁国际法“公海上空飞行自由”原则的表态,美国作出了反应。
文章还说,美国在未事先通报的情况下,让战略轰炸机进行了训练飞行,目的是为了说明,中国单方面的指令在国际上是无效的。不过,美国认为,设定防空识别区本身“既无新意也不稀奇”(美国防部长哈格尔语),并没有要求中国撤回识别区。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同意本国航空公司向中国递交飞行计划。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年底参拜靖国神社,给这种日美同盟关系注入了一丝凉意。美国政府用“失望”这一强硬措辞,向日方表示了担忧。解决东海上空防空识别区问题似乎越来越难。
中国正在试图改变由美国主导的亚洲秩序。2013年11月在东海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就是其中一环。而在当年12月,则发生了中国军舰在南海试图“阻挡”正在监视中国航母的美军军舰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