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驻扎刘公岛官兵:常用甲午历史“折磨”自己

2014-06-07 20:21:4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20年前,号称亚洲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师,覆没于刘公岛海域。如今驻扎在刘公岛的是济南军区某海防团一连官兵。几十年来,全连官兵铭记国耻,枕戈待旦,把这个3.15平方公里的小岛...

  创新不止,掌握制敌硬功

  “从甲午战争的历史中,我们懂得了改革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记者在一连发现,官兵们讨论、交流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一点。“在新军事变革、新战法涌现、新考验众多的时代,能创新才能打赢,不创新只能等死!” 海防团团长杨伟峰说。

  去年初,一连在团长杨伟峰的指导下,找到了一条持续提升训练水平的办法——循环训练法。就是在同一训练场上,多单元多课目同时展开,官兵就像走在流水线上一样,逐个单元逐个课目循环轮训,达到了规定的训练量,随即转入下一单元训练,保证当天的训练内容至少要练一遍……一年下来,结果大不一样。因季节因素,训练水平起伏不定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今年初,海防一连被山东省军区确定为夜训试点单位,重任在肩。翻看《大纲》,他们发现只有可怜的几页指导意见,对于训练方法和步骤一点都没涉及。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迎难而上。器材说明书语焉不详,他们就夜以继日研究摸索;时间不够,他们就改造半地下炮库,营造一个24小时夜暗环境;器材不够,他们发动官兵开动脑筋,改进研制,三个月内就形成一批简单实用的小发明、小革新。

  重机枪瞄准基线长,夜间环境下很难确定瞄准景况,张茂春看到小孩玩的激光玩具,立刻受到启发,研制出激光教练弹,将之装进枪膛充当基准瞄准线,彻底解决了重机枪课目夜间难以检查和校正的问题;八班长赵永钦发现夜视器材很难发现静止且轮廓模糊的物体,反其道用之,发明了雷位灯,将一个发射暗光的二极管固定在一定高度的支架上,外侧蒙以黑布,人在灯下操作,按照光圈大小挖雷坑即可,既避免了被敌侦测的危险,又将夜间布雷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上士鲍二中改进炮用照明器材、闫小刚发明了驻锄灯……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一连开设了信息知识夜校。5年来,连队有187人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11年,上级为连队配发一批信息化装备,为尽快使新装备发挥作战效能,连队培养了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小能人”,“远处能警、近处能控、全域能通”的能力得到提升。连队结合海防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提出的“优化侦观平台、简化操作程序、提升传输效率”等建议,还得到了总部专家的肯定。

  创新出佳绩。据威海军分区政委曹元怀介绍,近年来,连队连续15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在团以上比武竞赛中夺得50个冠军,30人创(破)训练纪录,涌现出了一大批训练尖子的专业技术能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