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驻扎刘公岛官兵:常用甲午历史“折磨”自己

2014-06-07 20:21:4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20年前,号称亚洲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师,覆没于刘公岛海域。如今驻扎在刘公岛的是济南军区某海防团一连官兵。几十年来,全连官兵铭记国耻,枕戈待旦,把这个3.15平方公里的小岛...

  海防团政委张云锦告诉记者,一连官兵经常用甲午战争的历史“折磨”自己,每年都要为新上岛的干部战士举行“五个一”入连仪式:看一场《甲午风云》电影、参观一次甲午海战纪念馆、上一堂甲午战争教育课、到北洋海军忠魂碑下接受一次警示教育、组织一次“铭记甲午国耻、做新时期海防卫士”演讲活动。此外,海防团还在图书室设立“甲午风云系列谈”书柜,编印《甲午海战启示录》《勿忘国耻 强我海防》《中日甲午战争大事记》等资料供官兵阅览。集体朗诵《七子之歌 威海卫》环节,更是让一连的每个官兵热血沸腾!

  步入一连营区,以甲午战争和精武强兵为主题的文化氛围,让人时时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连队的局域网上,有极富特色的战斗精神教育网页,除了甲午战争中与刘公岛有关的许多细节资料外,还有《上甘岭》《冲出亚马逊》《亮剑》等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今年以来,结合甲午战争120周年,连队先后组织了“以耻为戒、知耻铭志、雪耻报国”系列警示活动。在耳濡目染中,“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已成为全连官兵的座右铭,并升华为他们追逐强军梦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

  深究败因,探索强军之法

  一场失败的战争,往往是一本反面教材。海防一连官兵常常从这本教材中,寻找胜败因果,引导自身训练,在探索强军、制胜之道的过程中,自觉担当历史使命。

  在一连官兵的笔记本上,在连队的训练日志上,这样的话语常能见到:“作战指挥失误太多!”“未战先怯、缺乏与强敌过招的勇气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大战在即,刘公岛上竟然歌舞升平,北洋水师将领携妻妾上岸居住。”“如果现在我们不树立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就很可能成为第二支北洋水师”……

  当年北洋水军对炮膛内斑斑锈迹和弄虚作假的现象视而不见,在训练中自欺欺人。一连官兵在纠治形式主义中,尤其敢于向陋习、顽症下手,坚决向“练为看”“练为考”宣战——

  “比武考核得第一就能打胜仗吗?”自从连续14次夺得军事训练一级连后,自信和自满的情绪开始在一连少数官兵头脑中滋长。

  这个苗头没有逃过团领导的眼睛。怎样拂去遮望眼的浮云?团党委“一班人”决定让一连“找山外山、见天外天”,在与强手、高手过招中,破骄气砺志气,找漏洞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战斗力。“两看两问”,全连皆惊!

  一看张茂春。去年3月初,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扬威国际赛场的张茂春调到了连里。一连的官兵在各种比武竞赛中从未输过,几名训练尖子听说新来的副连长张茂春本领非同寻常,纷纷要求与之切磋。那天,6名高手与张茂春的巅峰对决,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展开对抗。三个回合下来,这6名高手完败而归,有的甚至连张茂春的影子也没看到,就“阵亡”了。

  输要输个明白!“但凭枪法,6名战士个个都是‘神枪手’,打出50环也不是啥稀罕事,咋一到实战中就败得那么惨呢?”一个硕大的问号在官兵心头挥之不去,讨论迅即展开。

  原连长李健说:“过去,米数、秒数、环数一直是评价官兵能力素质的硬指标,虽然现在已经弱化了它的地位,但这些指标在官兵的心目中依然有分量,习惯性思维也拉开了我们与战场之间的距离。”

  这一看一问,看出了差距,问出了走向未来战场的路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看与问”,每一回都会启发大家探索新的练兵之道、找到真正的制胜之策。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