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战略观察 > 时事杂评 > 正文 >

“迁都”30年虚实:7个备选地哪个最不感冒?

2014-06-07 14:36:4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编的《北京城市设计的演变与发展》一书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干脆建议中央“迁出中南海”,在这片区域兴建新的办公楼办公。

  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编的《北京城市设计的演变与发展》一书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干脆建议中央“迁出中南海”,在这片区域兴建新的办公楼办公。

  总之,庞大的国家机器在北京日渐狭小的城市空间里,也体会到了“北漂”的压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庙堂与江湖之间,30年来周期性出现“迁都”提议,而且成为一个常谈常新的国家谈资——

  比如,即使完全不熟悉政治的人,每一次看到有关“迁都”的新闻时,也可能会意识到,“又到了两会代表去北京开会的季节”;

  陌生人之间只要观察彼此谈论“迁都”话题时的倾向,就可以清晰地划分出各自的省份,或者具体城市。因为在河南信阳、湖南岳阳、湖北襄阳……都常年流传着“迁都”到当地的说法,许多人会虔诚地想让你相信“这不是谣言”。

  北京在理论上从来都不是最佳选择

  无论如何,此次保定从“功能”上变成首都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也“粉碎”了在中国周期性出现的“迁都”学说。

  换句话来讲,就是以往的“迁都”学说从来绝少将保定纳入观察视野。因为他们认为,从每一个数值上来看,保定,包括北京都偏离了中国的重心。

  比如一项由中山大学副教授钟晓青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我国生态中心计算方法及定迁都生态安全损益分析》,从技术角度拆解分析了定都北京的利弊,以及未来迁都的可能性。

  这里稍微提一句,回顾定都北京的过程,当时的决策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内政外交情况。

  一方面,毛泽东认为“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另一方面,《北京档案》杂志刊载的《毛泽东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重要决策》披露,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询问王稼祥新中国定都何处,王稼祥答北京,“我认为北京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南京太靠东南,西安似乎偏西了一点儿。”

  而简单来说,这项研究建立在假设中国的首都应该位于“重心”的位置—版图的重心、人口分布的重心、经济总量的重心等基础上。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