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世界文明 > 正文 >

探询疯狂神风背后必然:兵员素质降低导致疯狂

2014-06-05 16:26:34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灾难,其侵略带来的惨痛记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被受害者所忘记。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的空前...
CJw老兵苑

  通过日本航空兵进行“神风特攻”所看到的并不仅仅是思想上的疯狂,其中也深切体现出了日本军队在战场上所面对的无奈。日本海军和陆军的航空兵在战争开始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飞行员队伍,但是有限的人力资源和整体国民素质难以满足发展大空军时大规模培养高素质飞行员的需要。日本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真正称得上是熟练的飞行员不超过5000人,而这样规模的飞行员队伍根本不可能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日本航空兵的精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消耗殆尽,落后、僵化的训练与指挥体制又使人力资源上本来就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放大和加剧。日本航空工业在战争后期因为材料和工艺上的问题,所生产的作战飞机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无法与美国飞机抗衡,燃料的低品质在增加飞机故障率的同时又进一步恶化了飞机性能。技术生疏的日本飞行员与性能恶劣的飞机所构成的组合,在战争后期基本上只是为美国飞行员带来荣誉的靶子。日本航空兵在飞机产量达到高点时却无法找到足够的合格驾驶员,这种情况下与其培训出大量只能作为美国战斗机靶子的飞行员,还不如尽最大可能发挥飞机生产能力扩张后的装备价值,飞行员的生命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完全忽略了。CJw老兵苑

  日本航空兵到1944年底已经没有突破美国海军舰队防空体系的能力,面对由战斗机和防空火炮组成的密集防御火力,日本攻击机几乎无法获得准确瞄准和建立有效攻击航线的条件。日本绝大部分攻击机都难以突破美国海军防空掩护到达攻击位置,即使少数能够突破,其投出鱼雷和炸弹的命中率也低得可怜。日本飞行员和飞行部队指挥官在出击几乎就等同于战死的情况下,有很多日本军人存在“既然终归是要死,那么与其毫无意义的战死在驾驶舱里,还不如用生命获得最大战果”的观点。莱特湾海战后期,日本第一航空队开始集中少数飞行员进行自杀攻击。日本航空兵在这次战役中第一次进行有组织的自杀攻击,因为早期参加自杀攻击的驾驶员大都是由技术相对熟练的飞行员担任,所以在战役期间执行自杀攻击任务的日本飞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在攻击美国海军护航航空母舰时所获得的战果却比较明显。日本军方正是因为这次自杀攻击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以及日本航空兵已经失去了采用正常手段与美国海军对抗能力的现实,才最终决定将自杀攻击作为航空兵作战的主要方式来使用。日本军队由此开始了在整个军队范围内大规模进行自杀武器的发展。CJw老兵苑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