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古代火器“谜案”:明代佛郎机射程有多远

2014-06-05 16:54:3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携带大量佛郎机滑膛炮屡次骚扰中国东南沿海,那里的军民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而且把他们所带来的那种后膛装填弹药的炮也叫佛郎机。佛郎机火炮原为欧洲

  14世纪初以来,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中国两传的火器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他们终于在16世纪赶上并超过了中国。16世纪初的一些欧洲强国,如葡萄牙殖民者等出于对远方殖民掠夺的需要,他们出现于非洲、亚洲各地,西方先进火器之一的佛郎机火炮随之流入到这些地区。就中国而言,明人云:“佛郎机素不通中国,正德十二年(1517),驾大舶突至广州澳口,铳声如雷,以进贡为名。抚按查无《会典》旧例,不行。乃退泊东莞南头,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海道副使汪鋐帅兵至,犹据险力战。商人凿舟用策,乃悉擒之,余皆逐去。”这是我国史书中关于佛郎机火炮的最早记录。明朝嘉靖二年(1523),葡人又率战船侵入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军生擒42人,并缴获其“佛郎机火炮”。虎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虽然都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战争实践也使中方认识到佛郎机火炮在火力、射程、命中率和结构诸方面,均超过了明朝的神机龘枪炮。明廷迫于军事上的需要,积极吸收、推广和改进此项技术,仿制成了大样、小样、中样、马上、流星炮、连珠、万胜、日出、无故大将军、铜发贡、百子等佛郎机火炮,使之成为明嘉靖(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年间最犀利的火器。

  明嘉靖年间仿制的佛郎机火炮,与原有的明军火炮相比,种类多,呈现出一定的优点:一是安有瞄准具,两侧拥有炮耳,炮身壁较厚。二是以子铳预贮弹龘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子铳(4-9个)实际上是一种比“母铳”身管细小一点的又一炮管,与母铳身管一起构成多重炮管。作为内重炮管,子铳可以随时从母铳拆卸下来或安装上去,因此既可事先在其中装好弹龘药,起到铁质药包的作用,又能使母铳的身管厚度减小却不至炸裂。三是散热快。由于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对流,且炮管较薄,易于散热。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也减少了火龘药自燃的可能性。该炮克服了中国传统火炮的缺陷,故它被引进和仿制后,很快就取代了明军的神机龘枪炮。不过,该炮也有许多缺陷:它是后装式火炮,闭气性能差,炮弹真正脱离炮管之前,不能够在炮管内积聚更多的火龘药气体,所以炮弹不能获得足够的推力,只能有极短的射程。此外,身管不算太长、所装弹龘药量少,口径也小,炮身与炮口比例不合理,杀伤破坏力有限,故在明末攻守战日益激烈时,它便显得力弱难任。鉴于此,到了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间,随着欧式前膛装红夷大炮流人中国后,明代的火器技术才又重新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陈仁锡撰《皇明世法录》卷82中云:“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大铳长二丈余,中虚如四尺车轮(注:内径若四尺车轮,当为夸张之辞),云发此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