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骨气”
抗战开始后,曹汝霖曾公开发誓不在日伪政权任职,要以“晚节挽回前誉之失”。据说,日本在筹组华北伪政权时,一度曾把曹汝霖看做是总理大臣的理想人选。但曹氏始终不为所动。日伪华北政权曾为其挂上一个“咨询委员”的空衔;但曹汝霖从不到职视事,也从不参与活动。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后,曹汝霖离开大陆转入香港,后寄居日本八年,再赴美国寄居女儿家。1966年在美国去世,终年89岁。
晚年时,曹汝霖在《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谈起“火烧赵家楼”一事,读来倒也颇有意味——“此事距今四十余年,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虽然于不明不白之中,牺牲了我们三人,却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
在《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一书中,曹汝霖以“此事对我一生名誉,关系太大”来描写五四运动对他人生的影响。他对签订“二十一条”的内情、西原借款的来龙去脉,以及资金的用途走向,都作了详细说明。对于自己在五四运动中的遭遇,曹汝霖觉得有些委屈——从他的角度看,他参与这些事务,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罢了。
历史是无法还原的,尽管曹汝霖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但他的言说是否可信,只能由读者去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