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地方“赞助”
虽然《小花》无疑是最大的“卖点”,多方宣传中也都注重这一点,电视剧《桐柏英雄》却没叫“小花”。
“虽然《小花》的名字知名度更高,但叫《桐柏英雄》的原因有多种。其一就是小说版权属于桐柏县政府,他们的目的是宣传桐柏县。”严从华说,桐柏县政府让其无偿使用版权,前提便是希望在剧中打响该县知名度。
各级地方政府为宣传目的赞助影视剧项目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除了经典作品的版权“赞助”外,最常见的是资金上的支持。在北京某影视公司担任要职的小曲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今年都有好几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赞助。“地方要宣传企业、风景区、政绩,都有专门的文化基金用于给影视剧投资,影视行业盘子大,一般给几十万的数目都觉得太少,不好意思。”
观众一般以为,由地方政府出资制作的电视剧,往往都属于红色主旋律,现在这个情况也开始发生转变。“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公开消息是从唐山市政府拿了6000万,但具体数字比6000万多不少;据我所知,光线每年都能从北京市东城区拿到1000万以上的资金。现在从政府拿投资已经不是红色主旋律剧的专利,哪怕是穿越剧、偶像剧,只要你能说出让地方政府觉得有宣传价值的名堂,照样拿钱。”小曲说。
不过,尽管在这一方面的“特权”不再,谍战剧、抗日题材电视剧依然是影视公司热衷的剧种。无论是严从华,还是小曲,都承认这一类的电视剧制作成本不高。“按照我的经验,有1000万左右就可以拍一部这种片子。这种级别的投资,在影视圈绝对属于小成本。”小曲透露。
除成本低外,谍战剧、抗日题材电视剧源源不断的原因还有“市场”。“抗日剧和内战剧在国内一直有市场。虽然去年有段时间广电总局下令限制谍战剧和涉案剧,导致数量减少。但现在还是‘回潮’,市场驱动。这种限制其实很多都不是硬性规定,而且各地对正式文件的解读不大一样,理解上也有偏差。所以同样一个剧,在北京可能申报过不了,在河北就能过。现在审批权都下放到省级广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