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中国跟米格设计局合作,决定以米格-29的发动机RD-33发展超七用的改良型(即后来的RD-93),1992年中国再次寻求巴基斯坦的合作,但巴基斯坦因买了F-16,对新飞机的需要不太急切,认为超七应该是2000年后的飞机,并提出作为二线轻战机战力需要有F-16的70%而单价只是F-16的一半的设想,提议提升技术层次。
后来中俄在1993年5月签署RD-93发动机的合作协定,同年8月中国国内正式为超七立项,1998年购买米高扬遭俄罗斯放弃的MiG-33超轻型战机计划的设计和测试数据后;中巴正式签署合作研制合约,1999年确定详细技术规格,正式进入原型机发展阶段。另外在90年代末期巴基斯坦空军也采购了50多架歼七E型的出口型歼七MG(巴基斯坦称作F-7PG)作过渡。米格这一手为自己多少挽回了损失。米高扬设计局的加入解决了长期困扰成飞公司的飞机气动布局和发动机问题。新的FC-1设计不仅有着与F-16A极为相似的气动布局,也有俄方的新型技术,这种融中、俄、美三家技术为一体的产品,应当具有相当高的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