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使用“再”字,是希望各方回到中国的建议轨道上来。习总明确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危机的外溢效应已十分明显,涉及各方利益和关切,解决起来应该兼顾平衡。中方提出了三点原则倡议,出发点就是希望各方寻求最大公约数,避免再走极端。其他有关各方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到解决思路和方案。
中方赞赏潘基文秘书长的斡旋努力,支持联合国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重要作用。”青衫老祖认为,“兼顾平衡”四个字很重要。乌克兰事件关系各方利益,也关系中国利益;中国希望乌克兰保持领土主权完整,也希望矛盾不要进一步激化。
这就需要兼顾各方平衡,不能搞零和游戏;否则,很难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乌克兰需要听听同样来自西方的基辛格的话:乌克兰想生存,就不要投向任何一边。没有了克里米亚,乌克兰更容易保持中立。这也许是乌克兰在本次危机中唯一的收获!
中国太聪明 难怪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感谢中国
3月18日,在俄国杜马会议上,普京发表了极具爱国热情的演讲,在演讲末端,普京表示:“我们感谢理解我们在克里米亚行动的人们,我们感激中国,中国领导人从历史和政治角度全面地考虑了克里米亚局势;我们高度评价印度的冷静与客观。”
3月21日上午,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就乌克兰国内情况及乌克兰与中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举行新闻发布会,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谈到中国方面对乌克兰近期局势变化所持的立场和态度时,焦明强调,感谢中国政府对乌克兰近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状况的冷静态度,并称,若能尽早实现之前中方所提交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建议,克里米亚地区所面临的情况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处于对立双方的俄国和乌克兰竟然先后感谢了中国,这无疑是非常罕见的。那么,俄国和乌克兰为什么都要感谢中国呢?
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
2014年3月21日上午,乌克兰驻华大使谈中方对乌局势立场:感谢中方冷静态度。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回顾一下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外交往来:
2月8日,习近平与普京在索契会晤。
2月14日,克里访华,欢迎中国崛起。
3月2日,普京谴责昆明恐怖袭击。
3月2日,外交部重申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
3月4日,习近平普京电话,称乌克兰局势事出有因。
3月10日,习近平与奥巴马通电话,谈中美关系与乌克兰局势。美国认为与中国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
3月15日,中国在联合国投弃权票,不支持任何一方,质疑美国提案的合理性。
3月17日,针对克里米亚入俄,外交部呼吁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升级。
3月18日,普京在杜马会议上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
3月19日,美国第一夫人访华。
3月21日,乌克兰驻华大使感谢中国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