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后,蒋介石为歼灭我军,特委任四川军阀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并拨发20万大洋和100万发子弹。田颂尧即投入38个团6万人马,部署左、中、右三个纵队,企图对我红军进行“三路围攻”并一举歼灭。
当时,敌人对我军没有任何了解,只看到我军穿得破破烂烂,像群“叫花子”,认为不堪一击,便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针对此情,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同总指挥徐向前商定:采取防御战略,主力部队和根据地逐步收缩,只用少数兵力与敌周旋,边打边退,诱骄敌深入,消耗其有生力量,磨其锐气。
为此,我军放弃了刚解放的巴中县城,再退出南江,继而又让出通江两县城。敌几路人马不知是计,紧逼于后。就这样,从3月8日开始,我军用3个多月时间,把敌人诱入大巴山绵延三四百里的崇山峻岭中,这里除了羊肠小道,再无路可行。就这样,敌人的几万人马犹如一条被拉得很长很长的黑线,根本无法集中,更无法发挥作用。田颂尧却不知早已中了我军的圈套,一路上向蒋介石频频传达“胜利”的捷报。
而这时,我红军通过有计划地收紧阵地,将主战部队集中到通江以北方圆百里的空山坝地区。
空山坝坐落在海拔2500米的险峻高山上,周围群山高耸、怪石林立,沿着峭壁有两条羊肠小道,分别通往两河口和我红军选定的反攻突击方向。
驻守在空山坝西南的是敌人的左路纵队,有13个团,兵力最多最强,是三路敌人进攻的主力。此路敌人气焰嚣张,争功心切,骄横冒进,与中、右路敌人拉开了距离,这恰好给了我军可战之机。陈昌浩和徐向前决定,先消灭这路敌人,以引起其他两路敌人的恐慌,使其不战自乱。
时任73师师长的王树声率全师驻扎在我红军主力集中通过空山坝的咽喉之地——“大骡马”“小骡马”和“小坎子”。显然,守住这块阵地是我军反攻胜利的关键一棋,如果此处被敌人突破,我军的反攻部署将付诸东流。对此,陈昌浩和徐向前都极为牵心,他俩一起找王树声说:“你们这里是关系到我们全局反攻成败的要命地方!牺牲再大,也要顶得住,这是我军胜利的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