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新闻报》分析说,欧洲防务开支下降,亚洲却在迎头赶上,这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面临的安全风险,使得各国掀起军购热。“德国之声”称,中国军备大规模升级,不仅体现在自身力量上,也体现在把武器卖给其他国家上,特别是亚洲国家。对亚洲而言,未来安全即使不失控,确实也会带来风险。报告显示,世界重型军事装备,如舰船、潜艇、飞机、坦克和导弹系统正在全球交易,而亚洲是重要市场。亚洲的武器升级与很多未解决的领土冲突有关,这也给亚洲地区埋下潜在危机。德国《南德意志报》17日说,德国武器总出口量下降,但亚洲军事升级或对德国出口有利。
中国武器装备井喷式发展 高精尖武器层出不穷
“中国武器装备发展呈现井喷”外媒屡屡用这样的字眼来感叹中国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新型尖端武器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从年初运20成功首飞到歼20的多次试验,从武直10、052C驱逐舰批量服役到056护卫舰的批量建造等,无不体现了中国武器装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高精尖武器层出不穷
随着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尖端武器的研发成为新型大国在军事科技力量上角力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逐渐增多,从而造就了当前多款新型武器装备频繁试验的景象。
空军战略武器首当其冲
1月26日,中国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首飞成功,拉开了2013年中国新型武器装备研发试验的序幕。
运20作为中国首架自主研发的军用大型运输机,在多位军事专家看来,其首飞成功的意义堪比载人航天。这让中国空军弥补了远程投送的短板,意味着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层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这一年来,歼20、歼31战机试飞的身影一直不断。近日,网络上曝光了歼20最新试飞照片。从照片上看,这架歼20的外表呈现出一半黑色一半白色的奇怪涂装。有分析认为,该架歼20战斗机很有可能正在进行新型的隐身涂层材料测试。
海军战略武器喜报频传
今年,中国首艘航母用了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完成了从首次出海训练到初步形成战斗力的跨越。一年中,中国航母多次出海训练与研试。歼15舰载机从首次起降,到首次驻舰起飞和短矩滑跃起飞,不断取得突破。近日,辽宁舰编队在南海训练累计完成100余项试验和训练课目,不仅有水面舰艇,还出动了多个型号的飞机与潜艇,为海军新型作战力量形成战斗力进行了探索。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指出,辽宁舰已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但距离完全的作战能力还有一段时间。实力和俄罗斯、英国差不多,算第二梯队。
在关注辽宁舰的同时,外界针对中国第二艘航母的猜测一直不断。俄罗斯之声评论称,中国正在准备来一个海上大跃进。据估计,中国航母力量建设速度非常快。中国第一阶段计划到2015年建造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到2020年将建核动力航母。
新型战略导弹和战略核力量频频亮相
据媒体透露,中国不久前完成了东风41导弹与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的试射,这两次导弹试射引发外界对中国核打击能力的高度关注。媒体分析称,巨浪-2和东风-41是中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核武器,被视为中国未来20年战略核威慑的中坚力量,此次接连进行试射“意义重大”。
10月,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首次被官方揭秘。外媒认为,中国在2020年前将装备5艘094型战略核潜艇,并曝光中国正在研制新型096型核潜艇,猜测其可装备24枚射程不低于11000公里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有媒体分析称,战略核潜艇作为中国海军杀手锏武器,此次中央媒体大规模披露,是更多的展现人民海军的装备成果,也展示出中国海军的海基二次核反击能力的有效性,对于提升中国海上安全和国家安全是有必要的。
武装直升机取得开创性突破
12月23日,被称为“直20”的国产中型通用直升机成功首飞,填补了国内空白型号。军事专家房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直20的评价有两个关键词,中型和通用,其并非像武直10一样属于专职武装直升机,但堪当大用,既可以担负运输任务,也可以携带导弹、火箭筒等武器进行火力支援,还可以执行电子战任务。
这些新型武器距离正式服役并发挥战斗力可能还有较长一段时间,但从它们的频繁测试中已经可以看到中国未来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