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采用涡桨发动机的军用运输机维护费用低,对跑道、空管等机场设施要求也较低,能够更好地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即便是价格相对较低的安-70运输机,其单价都在5000万美元左右,而C-2和A400M运输机估计将高达1至1.2亿美元。所以,上述机型应该不会对运-9型飞机的潜在市场构成太大的冲击。对那些国力有限或者不十分强调运载能力的国家来说,运-9飞机的高效费比和高经济性,成为其与竞争对手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认为,只要运-9型飞机的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得当,凭借我国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市场份额和适当的政治影响力,其发展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性能比较
与运-8系列相比,从运-8原型机到运-8C再到运-9,表面上看它们的载重指标没有发生变化,都为20吨级。但从其他指标来看,经过了脱胎换骨般的改进之后,运-9型飞机的整体性能都远远超过了前两者,使用“运-9”这样的新编号可谓实至名归。尤其是部队在使用运-8飞机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在运-9型飞机上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例如运-8原型机的货舱为非气密型,导致该机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其结构设计由于受苏联五十年代技术水平的影响,在运载新型武器装备方面也存在较大困难。
我国曾经为了装载从美国引进的S-70“黑鹰”直升机,还专门开发了运-8A型“黑鹰”直升机载机,该机主要是将运-8原型机的货舱自31框以后的非受力锥型顶棚向上提高了120毫米,使中央翼后部的货舱高度达到2.72米,同时将货舱两扇向内收起的侧大门改为一扇向下开兼作货桥的大门,并设计了收放大门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门锁机构、辅助货桥和盒式货桥等。
后来为彻底解决运-8型飞机货舱非气密的问题,并为运-8特种型飞机提供载机平台,陕飞于九十年代初研制出运-8C全气密型和运-8CA型特种载机平台,其货舱长为15.7米,宽度为3米,高度为2.25米。与运-8原型机相比其货舱更宽敞,装卸更方便,但是该机的载油量却下降到14.6吨,航程从运-8原型机的5000千米下降到3442千米。显然,运-8C型飞机在实现货舱气密化的同时其他性能指标上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而运-9型飞机的气密货舱长、宽、高分别是16.2米、3.2米和2.35米,载油量恢复到23吨,航程也达到5000千米。这样运-9型飞机在装备新型气密货舱的同时将航程指标又恢复到运-8原型机的水平。虽然载重能力与前两者持平,但由于其货舱容积提高了近35%,所以运-9型飞机的实际运载能力特别是运载特种货物的能力反而有了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