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正在信息化的征程上大步前行
在改革创新中推进后勤和装备保障新跨越
今天,戍守西藏、新疆高原边防的官兵们,已全部住上了保温保湿还能供氧的新一代哨所,直升机、高原巡逻车、电子监控等新型设备使他们履行戍边使命越来越安全高效。
发生在遥远边防的这一切,只是中国军队后勤保障1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随着牛奶、肉、水果走上餐桌,军人的伙食标准实现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的跨越;现代化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和野战医院方舱,使官兵们不管在野外还是在边远地区,都能在最快时间得到诊治;随着2007年以来新一代军服的配发,中国军队军服保障水平迈入世界前列……
保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后勤体制改革——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现代后勤的战略部署。随后,中央军委颁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当年,济南战区开始实行大联勤体制,迈出了向三军一体化保障体制的新步伐。
2010年6月,一种集后勤供应、管理和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卡——军人保障卡在全军部队投入使用。
这是我军后勤现代化的又一重要突破。从医疗卡、加油卡、购粮卡、工资卡等多种保障卡到集发薪、消费、就医、领装、住房档案管理等10项功能于一体的军人保障卡,标志着后勤信息化已开始迈上共享共用的新层次。
研制配发11大类212型装备的第二代新型后勤装备体系,形成由单兵保障到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相互衔接的陆军后勤装备系列;建立野战后勤指挥、远程医疗等5个后勤装备信息化系统……10年来,我军后勤装备全面实现更新换代,同时,信息化程度更高的下一代后勤装备体系论证预研已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