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国之重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

2014-06-07 16:31:4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东风五号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自服役以来是我国核打击力量的中坚。其衍生型东风五甲、东风五乙均面向新时期的作战要求进行改良,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

但MIRV的发展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关键是分配器技术。我国在1979年已经开始尝试一箭三星发射。在失败之后的第三年,风暴一号成功地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三颗卫星送入轨道。但这种一箭多星技术和后来印度等国的“礼花”类似,是在同一个或者相邻的轨道上依次投放卫星,对入轨精度和卫星姿态要求较低。相比较而言,1990年7月长征二号C首次发射,两颗卫星分别进入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难度还要大一些。考克斯报告中声称,通过1998年长征二号C/SD发射铱星,中国获得了Motorola公司的Smart Dispenser(智能分配器,CZ-2C/SD的后缀即该词缩写)技术,从而转变为发展MIRV技术的基础。智能分配器具有独立的导引系统,实际上也是MIRV母舱的原型。虽然发射铱星的契机对于我国掌握该技术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但该智能分配器产品本身完全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在Richard D. Fisher, Jr.和Baker Spring所写的China's Nuclear and Missile Espionage Heightens the Need for Missile Defense(中国导弹核武器间谍活动导致导弹防御系统之必要性),也不得不承认仅限于“并无窃取或购买技术行为发生,商业交流促使中国研发智能分配器以实现一箭多星”。

风暴一号火箭在1981年同时发射三颗卫星后,就停止了继续使用。从《中国航天报》对于科技集团六院肖明杰的一则报道中可以看到:2002年左右有新型号立项,其中技术关键是姿控发动机有着非常高的性能指标要求和加注推进剂后贮存时间的要求。

 这一立项时间晚于闻名遐迩的东风三十一甲和巨浪二。此后对于长征二号C总师李占奎和二炮兵装备研究院导弹总工程师丁保春的报道相继公开,而两人分别主导了智能分配器和MIRV控制程序的研究,关于丁保春的2006年报道中更是用“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来形容某导弹发射成功,基本可以推定该型号即为东风五号乙(DF-5B),我国第一款携带MIRV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乙的弹体基本情况与东风五号甲相同,国外根据东风五号的载荷推算大约能够携带4-6颗分导式弹头,也有个别媒体推测能够携带9颗弹头。在2006年试射成功之后,东风五号乙应该已于近年投入现役。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