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五号甲整流罩形状由尖作圆,内部空间变得更大
与国外同类型的对比和对国内的意义
按照目前对于洲际弹道导弹的定义,射程要达到8000千米以上,由是可知,前苏联、美国和中国各自的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分别是R-7/SS-6、SM-65C宇宙神和东风五号。由于出现年代较R-7/SS-6、SM-65C宇宙神晚了20年左右,东风五号在大部分性能上都明显超过另外两种导弹。R-7/SS-6所采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具有较高的比冲。但液氧需在-183℃以下的低温下保存,临近发射才能加注进入箭体贮箱。并且加注过程中需要用氮气吹除冷凝水汽并泄压。这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弹道导弹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东风五号等采用的N2O4/UDMH属于可贮存燃料,常温下就能方便地贮存和运输;并且无需高温点火,燃烧剂与氧化剂接触即自动点火,不会存在中途熄火的问题。因而在反应速度上R-7/SS-6明显落后。这也直接导致其少量服役后不久即被SS-7、SS-11等导弹淘汰。但是N2O4/UDMH也有非常显著的缺点:具有很高的毒性,在贮存、加注和发射过程中容易泄露导致污染和事故;并且贮存在导弹内部时对管路和贮器具有强腐蚀性,影响使用性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比较只是在各国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之间进行,而不是同时期的产品。当东风五号于1986年设计定型的时候,美国最后一款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大力神2早已退出现役,全部更新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前苏联也已经更新了几代洲际导弹产品。当东风五号投入现役时,对手早已不是需要120分钟以上准备时间的R-7/SS-6了。仅仅与1963年形成IOC(Initial Operational Capacity初始战斗力)的大力神2相比,晚出现20年的东风五号在绝大部分性能上都明显落后;如果和80年代末期形成IOC的SS-18MOD5/R-36M2相比,则差距还要进一步拉大。这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实力悬殊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