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解密 > 正文 >

一九三七年国共西湖秘密谈判内幕

2014-06-09 09:24:28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穿针引线,潘汉年初会张淮南 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一辆黑色轿车由北往南急驰在沪杭公路上,车内坐着两位气质不凡的中年人。一位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潇洒;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显得

  穿针引线,潘汉年初会张淮南

  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一辆黑色轿车由北往南急驰在沪杭公路上,车内坐着两位气质不凡的中年人。一位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潇洒;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显得儒雅文静。此刻,这两位肩负特殊使命的神秘人物,凝视着窗外已泛青绿的纵横阡陌,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一年前,也就是1936年,也是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上海《申报》忽然刊出了一条醒目的“寻人启事”,被寻者名叫“伍豪”,启事要求他务必在5月5日去北四川路新亚饭店与落款者一晤,谓有要事相商。

  “伍豪”是周恩来早年在白区的化名。那么,究竟是谁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寻找周恩来呢?

  此人正是国民党“中统”特务干将张冲。张冲,字淮南,浙江乐清人。

  《申报》的“寻人启事”登出后,张冲便派人在约定的时间昼夜等候。中共中央经慎重考虑,几经曲折,终于在香港豪华的九龙酒店,化名“叔安”的潘汉年和假名“黄毅”的张冲见面了。“是他?”两人略一惊诧,旋即恢复常态,握手致意,心照不宣。对眼前的这位“叔安”,张冲是太了解了,这位“叔安”先是郭沫若、李一氓挂帅的“创造社的小伙计”;后又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代表的身份筹备了著名的“左联”,被戏誉为“小开”;再接替陈赓,担任中共中央特科二科科长,专事情报、侦察及反谍工作。此后,他作为自己的主要对手,几经生死存亡的激烈交锋,曾多次密谋抓捕他而始终未果。时下,他又和自己一样,摇身一变,同时受命互为谈判对手,这不是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吗?这也许说明国共两党难以调和的政治立场是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他与自己不也随之转换了角色,变更了使命吗?

  潘汉年和张冲这两位“江南才子”,虽然是国共两党的情报干将,但都有着很高的政治修养,属于务实的“识时务者”。

  而后,双方一同乘船北上,在上海,在南京,他们又多次洽谈了合作事项,取得了一定的谅解。

  此时,“潘张会谈”已经成为国共自十年内战后多渠道、多层次秘密接触中最为直接的高层渠道了。随后,潘汉年于1936年8月9日秘密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汇报了与张冲晤谈的有关情况。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分别会见了潘汉年。两天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根据形势变化,毛泽东建议将中共“抗日反蒋”的总方针及时改为“逼蒋抗日”。

  风云突变,蒋介石言诺周恩来

  1936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应命随驾以备咨询的张冲,作为蒋介石的随行人员也被扣押于西安西京招待所,失去了自由,国共双方亦一时失去了联络。此刻,南京以宋子文为代表的亲美反日派们正急如热锅蚂蚁,寝食俱废。还是“第一夫人”宋美龄处变不惊,舌战群臣,力排众议。先是厉声斥责了何应钦,制止轰炸西安。随即,又拨通上海宋庆龄处的电话:“二姐吗?我是小妹。事情非常棘手,我想是中共插手,唆使张、杨干的。”宋庆龄回答:“不会的,中共光明磊落,我是了解的。你勿急,让我再了解一下,我也在想办法。”宋庆龄放下电话,立即约见了潘汉年。

  很快,潘汉年沟通了国共双方的联络,将双方的意图和要求互为转告,并使宋子文、宋美龄得以先后飞赴西安。

  而在“主战场”西安,中共全权代表周恩来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才干,斡旋于矛盾各方,促成了亲美派以及张、杨和中共的三方会谈,达成了释蒋抗日的协议。

  12月24日晚,蒋介石一见周恩来,一股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恩来,你来了,你还是黄埔的好同志。我以领袖人格担保,决不再打内战,以后你可来南京与我谈。”

  化敌为友,周恩来宽容张淮南

  “西安事变”后,一个新的使命立刻又放到周恩来的面前:同国民党开始正式谈判。

  本来,在西安,蒋介石已亲口向周恩来许下了联共抗日的诺言,并邀周恩来赴南京谈判。但在张学良送蒋被扣以后,蒋介石的诺言是否可信,已使人感到怀疑。于是,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连继拍电指出:“此时则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宁后,不为张学良第二。”因此,“恩来此时绝对不应离开西安”,应该欢迎“张君(即张冲)到西安与恩来同志协商”。这样,1937年2月9日,国共在西安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谈。中共代表是周恩来、叶剑英,国民党代表为顾祝同、贺衷寒。其间,张冲携带蒋介石的意见,也赶赴西安加入会谈,并成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谈者。

  一见张冲,周恩来就主动伸出了手:“欢迎,欢迎,我们终于见面了!久闻淮南先生大名,今日相见,果然年轻有为。”

  张冲面露羞愧,忙答:“不敢,不敢,淮南过去对恩来先生多有不恭,实在惭愧,还请多多包涵。”原来,张冲早年在上海滩炮制过“伍豪脱党启事”,以诬陷周恩来。之前又曾率特务按叛徒顾顺章的口供由南京赴上海搜捕周恩来,但一次次均告失败。

  周恩来爽朗地笑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不是走到一起来了吗?还是向前看吧!”

  “是的,是的,淮南将恪尽职守,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至于个人功罪,在所不计。”张冲这番话,既像是对周恩来说的,也像是对自己说的。

  西安会谈起初较为顺利,达成了一些协议。但到最后将要签署协议时,蒋介石出尔反尔,指使贺衷寒推翻了协议。由此,谈判收效甚微,许多问题看来需与蒋介石直接谈判。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的意见,由他向对方“申明西安无可再谈,要求见蒋解决”。于是,经双方多次秘密磋商,蒋介石电约道:“恩来兄22日至25日到沪再约地相晤。”这就促成了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杭州西子湖畔的直接谈判,史称“西湖会谈”。

  分久必合,共产党大义促合作

  此时为1937年3月下旬,沪杭公路上这辆黑色轿车仍在急驶。轿车里坐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周恩来和潘汉年。

  此前,远在陕北延安的周恩来接到蒋介石的秘密邀请,遂经潘汉年和张冲共同安排的路线,由张冲陪同从西安飞抵上海,下榻于那家著名的新亚饭店。

  一别上海多年,周恩来触景生情,感慨良多。当年,他置身中央领导核心,在秘密状态下纵横沪上,“伍豪之剑”令敌胆寒。而今非昔比,又要与老对手在特殊的领域进行一场特殊的斗争。

  3月的西湖,正以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的妩媚姿色吸引众多的游客。而位于湖滨的“澄庐”别墅,也悄悄地迎来了蒋介石夫妇。

  周恩来和潘汉年的轿车抵达西湖。张冲安排他们下榻于昭庆寺旁的“柏庐”别墅里。

  一切安排妥当后,张冲告知:“委员长的意思,明天上午就开始会谈,地点是烟霞洞。”

  烟霞洞,坐落在西湖南边的烟霞岭上,此地洞幽林深,岚烟袅袅,是个僻静的地方。难怪当年胡适爱在此读书养性,瞿秋白要来这著书立说。张冲也可谓好眼力,选中这“一角夕阳藏古洞,四周岚翠遥接村”的好地方,作为秘密会谈的场所。

  次日清晨,车抵烟霞岭下,周恩来和潘汉年脚踩石阶青苔,耳闻鸟鸣莺啼,如约准时登临烟霞洞。张冲趋步迎上,把他们引进洞旁烟霞寺内。

  “哦,恩来、潘先生来了,很好,很好。”蒋介石面带微笑,与中共代表一一握手,寒暄,又做着手势说,“恩来,为了早日完成抗日大业,请!”

  入屋落座,蒋介石心绪颇佳,指着侍卫刚上的茶水说:“恩来,请先尝尝家乡的龙井茶虎跑水。”

  周恩来啜口茶水,点头称好。放下茶杯,问道:“委员长有何指教?我们想听听。”

  蒋介石也不推辞,显得很爽快:“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西安事变后全国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紧接着,话锋一转:“但你们要检讨过去的决定,不必谈与国民党合作,而是与我合作,永远合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都好商量。”

  凭着多年的了解,机敏的周恩来一下就洞悉了蒋的内心,明白他的真实意图在于“领袖问题”。周恩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我们拥护委员长的原则是站在民族解放、民主自由和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立场上的,决不能容忍投降改编之诬蔑。如果委员长决心抗日,中共一定竭诚合作,决不谋取一党之私利。”

  “好的,好的,我知道中共是不会让我失望的。”蒋介石很高兴。

  但周恩来又严正申明:“我们承认委员长是全国抗日领袖,并不意味着我们丧失作为一个政党的独立性,如果说抗日是合作的基础,那独立则是我们的原则。”

  “这个……再谈,再谈。”蒋介石敷衍道。

  周恩来还提出了中共的六项具体要求。

  为此,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周恩来和潘汉年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而蒋介石和张冲也步步为营,讨价还价。谈判进入了艰苦的拉锯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又易地再谈,几经交锋。中共为民族大业计,又作了些让步;蒋介石也迫于全国抗日浪潮的高涨和为向各方有个交代,采纳周恩来的意见,提出要商量一个永久的合作办法。

  周恩来问:“委员长有什么具体设想?”

  蒋介石滑头地答:“我正在疗养身体,还没有具体办法,你回延安先商量。”不过,他许诺说:“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肯定,我也决不再打你们!”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至此,国共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取得了一定的谅解。对此,中共中央肯定这次西湖会谈“结果尚好”。

  礼尚往来,西子湖又添“新佳话”

  就在西湖会谈将要结束之时,潘汉年收到了共产国际发自莫斯科的一份急电(潘汉年又是共产国际代表)。

  次日,3月27日是宋美龄的生日。周恩来和潘汉年给宋美龄送去一束鲜花,并给蒋介石带去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委员长,我们已收到共产国际的电报,苏联内务部已查到蒋经国先生的下落,并批准他立即返回中国。”

  蒋介石忽闻此讯,惊喜交加,动了真情。尽管蒋经国有“不孝”行为,但关山万里,父子分离,音讯全无,今朝终有团聚之日了。他感激地说:“恩来,你是中共最有理智、也最有人情味的同志。关于释放政治犯的问题请你们先开一张名单过来,查实后分批释放。”见此情景,首倡此事的张冲站在一旁舒心地笑了。

  1937年4月中旬,蒋经国船抵上海,毛泽东、周恩来还派李克农会同张冲到上海见蒋经国,希望他以民主思想影响蒋介石。

  蒋介石又嘱咐张冲:“淮南,你尽快编制一套密码,交恩来带回延安,以便今后直接联络。”

  此时的张冲,已与中共代表取得了充分的谅解和信任,他为西湖会谈做了许多有益的促进工作。为表达对这位国民党年轻中委的真诚谢意,周恩来提议:“汉年,请为我和淮南先生照个像。”

  “咔嚓”一瞬间,历史在这里定格。多才多艺的潘汉年不仅为周恩来和张冲留下了他们化敌为友的友谊见证,也留下了迄今为止仅存的关于西湖会谈的唯一纪念物。此后,作为蒋介石的特使,张冲又与周恩来相处多年,庐山、南京、延安、武汉、重庆……都留下了他们“劳神焦思,奔走坛坫”、“安危与共,风雨同舟”(周恩来语)的足迹。

  或许是无独有偶,礼尚往来吧,就在周、张合影这天,一直陪伴蒋介石在西湖休养并关注此次会谈的宋美龄,主动到中共代表的下榻处拜访,感谢周恩来和潘汉年在西安事变时对她的理解和帮助,以及他们为国共合作所作的努力。她对中共的光明磊落和周、潘的才华风度表示由衷的感佩,并恳切希望周、潘以后能像对她二姐宋庆龄一样为她帮忙。

  3月底,周恩来、潘汉年要离杭返沪,张冲为他们设宴饯行。

  此次来杭,正值“窈窕西湖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的时节。周、潘虽然在西子湖逗留多日,但因谈判的紧张和艰苦,无暇顾及美丽的湖山。所以,临行前他们欣然应邀前往楼外楼菜馆,在二楼选了个僻静的位置,吃了一餐家乡饭。

  几十年后,周恩来重登此楼,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感慨不已!这可能也是他解放后九上楼外楼的原因之一吧。

  斯人已去,黄鹤不返。当年参与其事者均已故去,但往事却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