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解密 > 正文 >

龙潭战役孙传芳为何失败?失策在于四个没有

2014-06-09 09:24:2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龙潭一役,孙传芳不但进行了充分准备,事前利用江北密布如网的河流操演,而且学项羽破釜沉舟,渡江后把船只悉数运回北岸交大刀队看管。正式进攻前,孙传芳放出话来,要彻底消灭北伐军

  三个“巧合”对守军有利

  龙潭战役中,北伐军之所以最终获胜,并不完全像白崇禧所说的全靠精神士气,还有一些运气成分,至少有三个“巧合”对守军有利。

  其一,李宗仁偶遇孙军偷渡,不仅以己方2舰与孙军打了一个水上不预期的遭遇战,接着调动部队消灭了已登岸的西路孙军,使孙军包抄南京后路的计划失败;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战役全局的高度识破了孙传芳声“西”击“东”之计,将8个团的雄厚兵力部署在乌龙山后。这样一来,孙军中路不能越乌龙山直捣南京城,使西面北伐军免除了后顾之忧,全力向东增援栖霞山与龙潭。

  其二,白崇禧自沪返宁,被阻于无锡。这个地点不靠前、不靠后,在战役全局上处于一线和二线之间的纵深,正好能关照西线芜湖-马鞍山方向和东线上海方向,使东面北伐军有了统一指挥,并对唐生智军可能的东袭有了防备。白崇禧是军事委员会三巨头之一,本在南京,为了筹饷才去上海,返回至无锡时恰遇龙潭战役爆发,遂就近指挥东面黄埔军增援和西进,与西面桂军一起对龙潭孙军形成夹击之势。试想,如果东面黄埔军没有白崇禧就近统一指挥,由上海和苏南地区迅即赶赴战场,仅靠西线桂军,独木难支。

  其三,李宗仁碰巧留住何应钦,何亦是识时务之人。何应钦是黄埔系的第二号人物,蒋介石下野后,何成为黄埔系的头号人物,只有他才指挥得动第1军。28日晨,他本拟撤到杭州,果如此,南京必失。幸亏李宗仁当日一早“心血来潮”去了何应钦的指挥部,何应钦也顾及大局,消除门户之见,留了下来。否则,单靠桂军,龙潭战役恐怕就是相反的结果了。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对这件事不惜笔墨:“此次我如去何的总指挥部迟三十分钟,他必已经撤离南京,大局便不堪设想了。我平时极少往该部访何,有事只打电话,或在军委会见面。不意一时心血来潮,竟发生如此重大作用。” 李宗仁还感慨:“我军转败为胜,孙军一败涂地,虽云人事,岂非天命哉!”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