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首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研究论坛”在香港举办。这是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以来首次在香港举办学术研讨活动。
香港目前处于政改咨询期,落实普选、推进政改不单是法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全国港澳研究会秘书处表示,此次研讨会按照有商有量的前提,邀请内地、香港、澳门的学者,从法律、政治、社会等不同专业研究角度共同探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相信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对香港政改咨询产生有益的启示。
法学家“舌战”反对派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在殖民地统治下,156年的香港,港督从来不是协商或者选举产生的,是《基本法》订下特区的行政长官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她说,自特区政府成立以来,各届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选举,都按香港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民主成分,并吸取经验教训,改善程序,十六七年来不断进步。2017年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是香港市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共同的责任。期望不同党派的立法会议员能找出共识,不让市民愿望成空。
然而,香港反对派却发起“占领中环”行动争取所谓的“真普选”,声称是希望发挥“公民抗命”精神,这种阻碍普选进程的行径招致香港各界反对和斥责。
在受邀学者名单中,有“占领中环”发起人戴耀庭,戴耀庭的身份是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论坛上,戴耀庭所谓“占中”以及“公民抗命”合理性的发言,引发众多法学家有理有据的驳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表示,“占领中环”发起者打出“公民抗命”的旗帜,“公民抗命”从来都不是国际宪法学界普通认同、普通讨论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如今提名委员会还没有开始提名、没有具体的提名结果就要反对,反对的是什么、抗拒的是什么?身为宪法学者,却要发动“公民抗命”,最终后果自己也无法控制,这种行为不负责任,将破坏香港的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