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米价上升导致出口量下降,再加上泰国政局不稳,政府未能向农民支付米价,导致农民抗议,一度封锁部分主要道路,英拉政府原欲以中国购买大米的款项支付部分农民,中国一旦取消买米,英拉政府将面对更大财政及政治压力。
反贪委员会早前决定起诉15人,指有关人士涉嫌在大米计划中贪污,反贪会相信,在泰国售买大米予中国的交易过程中,有人员和公司作出虚假行为,包括涉嫌伪造虚假的大米出口数额。
泰国商务部长尼瓦探隆公布,由于反贪污委员会正调查中泰两国的大米协议,中国国企北大荒决定取消买米合约。但官方未有公布买米涉及的款项。
尼瓦探隆同时公布,将于下周以公开投标方式出售40万吨从米农购入的大米,以支付款项予参与大米计划的米农,部分米农已被拖欠款项数月。当局估计,出售大 米可获100亿泰铢(折合约2.2亿欧元)。
不过,业界估计,政府欠农民的款项约达1300亿泰铢(约合29.3亿欧元),卖米所得收益只是杯水车薪,加 上银行表明不贷款予涉嫌贪污的大米计划,英拉政府可说陷入财困。泰国农民则更为愤怒,或许把责任归咎于泰国反对派身上。
中国向泰国购米的合约于去年11月20日签署,原订12月起开始运送大米到中国,但由于英拉政府于12月解散,大米迟迟未能付运。
合约由中国总理李克强于去年10月中旬访问泰国时敲定,李克强在泰国国会演讲时透露过这样的消息:
中国在今后五年将从泰国进口100万吨大米和更多橡胶,并呼吁议员支持中国的高铁技术输出。两国政府其后更签署铁路等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当时泰国政府正努力向外推销大米计划囤积下来的大米,数量高达1500万吨。英拉其后与李克强会晤后对记者表示,中国有兴趣帮助泰国发展高铁,泰国政府原则上愿意就此展开合作,并期望以泰国的农产品来支付部分开销。
英拉或许要逼迫泰国农民和泰国反对派来决一死战了,因为之前曼谷的天下一直是反对派的,而泰国农民一直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