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世界文明 > 正文 >

大秦帝国征服百越之战:五十万大军开辟岭南疆

2014-06-05 16:26:2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将王翦在率领六十万大军伐灭楚国,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之后,随即因南征百越之君。从动用兵力的规模来看,这次南征百越,应该是一场相

  当初王翦率六十万军队,出征荆楚,《淮南子》此云五十万,或是在平楚过程中有所减损所致。虽说是南征,可五十万军队,分成五路,实际上是分别驻守在与越人相接触的边界地带上。《淮南子》所用“塞”、“守”、“处”、“结”诸动词,本是交互为文,同样都是驻守的意思5。蒙文通以为“塞”、“守”等诸字各俱特别涵义,并即此做有解释云:“既以'处'言之,则番禺已为秦军所取,当已无甚战事。'塞镡城之岭'、'守九疑之塞'者,则所向为西瓯。西瓯君死于此役,是当为战争激烈之地。”所说似因未能留意于古书通例以及秦取岭南之整体过程而求之过深。后人阐释《淮南子》上述记载,则类多沿承蒙氏此说复进一步加以发挥,去其真相,似愈加辽远。

  上引《淮南子》文中之“镡城”,应即《汉书·地理志》武陵郡属下的镡成县,位于汉武陵郡亦即当时秦黔中郡的南界。“镡城之领”,应当是指镡城南侧所临南岭。“九疑”即九疑山,位于西汉零陵郡营道县南1,即当时秦黔中郡(含后来的长沙郡)南界之南岭山地的一部分。“南野”则为《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南壄县,位于秦九江郡南界,其南面亦侧临南岭。“馀干”乃是《汉书·地理志》之馀汗县,辖界内有馀水,应当就是所谓“馀干之水”。这一带东隔今武夷山地,与闽越接界。所谓“番禺之都”,此“都”字应为城邑边鄙之义,具体应指番禺北面稍偏西方向的越人北界5,而宽泛地讲,越人北界,也可以认为即是秦朝南界。

  南岭与武夷山山地,正是当时秦朝与南越、东越等越人的地理分界线。五路大军,由西向东一字排开,驻守于界上,与其说是突入越地的征伐,毋宁说是试图以强大武力来清除或剿服边鄙地区的越人,明确划定双方的界限。唐人杜佑在《通典》中曾有记述说,在秦军彻底征服岭南并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之前,已先有“秦始皇略定杨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较此更早,在唐初纂修的《晋书》当中,也同样记述说,在秦廷据有岭南之前,即“以谪戍卒五十万人守五岭”,并谓当时“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所谓“谪戍五方”,当即因承《淮南子》所记五处驻军要地,而“南守五岭”云云,则是进一步突出强调在南岭一线的防卫。迄至汉初,庐江郡界内尚有“南海”越人起事反叛;甚至在汉武帝时期,东面的闽越,每欲袭扰汉地,还会西出武夷山地,“必先田馀干界中”,说明在秦朝这次用兵之前,越人集中居住的地域,决不会是完全以南岭和武夷山地为限。《史记》记载吴起在楚悼王时,尝为楚国“南平百越”,清人胡渭释之云吴起此举意味着“楚地始逾岭而濒南海”,这应当是按照经王翦此役之后越人的聚居区域而做出的推论。实际上,审视王翦此番率军南征之前的状况,吴起所平定的“百越”,应当是指南岭以北湘江上游地区的越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在述及此事时,乃谓之曰“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如下文所述,所谓“洞庭、苍梧”就都在湘江流域。南越王赵佗尝谓迄至汉文帝时期,长沙国尚且“其半蛮夷”,他所说的“蛮夷”就应当包含有许多越人在内。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