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古代火器“谜案”:明代佛郎机射程有多远

2014-06-05 16:54:3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携带大量佛郎机滑膛炮屡次骚扰中国东南沿海,那里的军民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而且把他们所带来的那种后膛装填弹药的炮也叫佛郎机。佛郎机火炮原为欧洲

  (2)从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S7-1572),明军在北边长城上增修的空心故台之间的距离来看,其射程不会太远。敌台间的交叉火力在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记·杂集》十载:“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冲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小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二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每台一座,设备军火器械什物:佛郎机八架,子铳七十二门……”,“有空心台所,相近百步之内者,俱以空心台充墩。大约相去一二里,梆鼓相闻为一墩,每墩设军五名,计减滥设墩军不下数千,省费不赀。墩之相去,惟以视见听闻为准,不相间断”。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两敌台间如果联络一气,固守无隙,敌军难以突入的话,其最远距离一定得在包括佛郎机火炮在内的火器的有效射程内,否则敌台既不能左右相救,又失去了防守敌人入侵的作用。鉴于此,佛郎机火炮的有效射程也就是二百余步即0.7华里左右,最大射程约3华里。

  (3)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火炮的炮身设计、铸造、弹龘药等落后的理论来看,其时佛郎机炮的射程应该说是很有限的。第一,该炮是欧洲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普遍采用的后膛装滑膛火炮户,所谓滑膛炮的主要缺点是射程很近和精度很差,而且球形弹丸一定要能够自由地从炮口放进去才行,这样一来,弹丸和炮膛内壁之间就有了间隙;发射时,气体很容易从间隙中漏出本文为全文原貌来。另外的缺点是球形弹丸在空中飞行的速度下降得很快,故其飞行距离不远,因此就产生了以尖头的长圆形弹丸来代替球形弹丸的要求。长圆形弹丸便于在空气中运动,其速度减低较慢,但用滑膛火炮射击,那么飞行时,弹头不会朝前而是在空中翻筋头,这样长形弹丸的一切优点就等于零。第二,当时炮身的机械制造技术尚无规格化,与19世纪中叶以后所用的后装线装炮相比,无论从形制上还是从制造工艺都要简单得多。第三,其内装火龘药为黑火龘药,配制的品质和效能不够稳定,爆炸效力低。这与迄至19世纪中叶以后所用的无烟火龘药相比,威力上差距悬殊。黑色有烟火龘药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而成的。炭作为燃料,硝石中含有氧气,而硫磺是用来助燃的。此外,硫磺还是一种粘固剂,它能使炭和硝石结合在一起。这种火龘药在爆发叫并不是全部都变成气体,有很大一部分变成坚硬的微粒(渣烬),留在膛面上并且象一股烟似地被喷射到空气中去。因此,这种火龘药就叫做有烟火龘药。1884年后出现的无烟硝化棉火龘药,也和有烟药一样,含有氧气,爆发时氧气散发出来使火龘药燃烧。无烟药燃烧时,全部都变成气体而不发烟。硝化棉火龘药产生的气体较之同等数量的有烟火龘药要多3倍有余。鉴于以上的技术原理,决定了佛郎机火炮在射击精度及射程方面不可能有决定性的进步和提高,无论是西方的佛郎机火炮,还是明中期以后中国仿制的佛郎机火炮,都是如此。其射程达到十几里的动力机制在当时是不具备的。如英国现代军事理论家富勒(1878-1966)认为,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的西方火炮之最大射程只有1300码(约1190米),而且杀伤率极低。他说,在1792年9月26日法国革龘命军与普鲁士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炮战中,双方动用百余门火炮,“都消耗子两万发以上的炮弹”,双方的死伤却极为轻微,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火炮射程太有限,只有1300码”。此处是说欧洲16世纪中期以后的火炮--红夷火炮的有效射程一般在1400码至1500码之间,那么,比红夷大炮历史靠前且火力逊色的佛郎机火炮的确切有效射程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